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是平凡的人,却选择了不平凡的离去方式,尽管身份、生活经历、知识背景不同,但他们却做出了一个相同的决定:慷慨捐体助力医学事业,引领医学生步入神圣殿堂,以逝者之躯启迪在生之人。

在我国第39个教师节来临前夕,青岛交通大学医学部为完成教学的46位“大体老师”举办骨灰安放仪式,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无语良师”的崇敬之情。

“大体老师”用躯体架起通往医学殿堂的桥梁

“大体老师”是医学生对于遗体捐献者的尊称,医学生通过人体标本掌握和学习人体基本知识,为成为一名医生打下坚实基础。“大体老师”是医学生第一个手术的“患者”,也是医学生的老师,亦被尊称为“无语良师”。

7日,仪式现场庄重肃穆,青岛交大医学部的师生们佩戴黄丝带,与“大体老师”的家属代表等人一起,见证并参与向山东省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敬献花篮、安放“大体老师”骨灰、默哀、敬献鲜花等环节,表达对“大体老师”的感恩和崇敬之情。

“盲人将重见光明,心脏将再次跳舞,那是您架起的生命之桥,那是您铸就的生命之路……”医学生代表现场朗诵的诗歌《珍贵的生命礼物》,让所有师生红了眼圈、泪水夺目而出。

现场朗诵的诗歌《珍贵的生命礼物》

“‘大体老师’用自己的躯体,架起了通往医学殿堂的桥梁,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知,对医学的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此次‘大体老师’安放仪式,既是一次生动的科学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也是一次深刻的生命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青岛交通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孟晓军说,医学生在参与此次仪式中,真切感受到遗体捐献者的无私奉献和博爱精神,感悟捐献者家属的大爱和大义,培养了医学生的感恩之情和仁爱之心,促进学生形成“感恩、敬畏、责任”的价值观,为以后医学人文精神的塑造奠定良好基础,为中国的医学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事业,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学教师:“大体老师”是工作好“搭档”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接触最早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是每个医学生求学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研究的是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因而 “人体”成为学习这门课程必不可少的、无可替代的教学资源。

“作为解剖学教师,我们比任何人都懂得‘大体老师’对医学教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性。”青岛交大医学部解剖学科老师、副教授靳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近年来数字人和虚拟仿真实验有了快速发展,但这些只能作为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有益补充,因为只有在“大体老师”身上,医学生们才能获得最真实的学习体验,才能真正了解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为进一步了解疾病、攻克疾病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大体老师’是我的搭档。在与‘大体老师’相处的一整个学期里,同学们不仅掌握了人体解剖学的知识要点,学会了如何分离血管神经、保护结构,更是把‘大体老师’看做是自己的病人,每次实验课前都认真预习,讨论操作步骤,做到胸有成竹;实验课上,同学们精益求精,力求把每次操作都做到最好。”靳辉说,在特殊的课堂上,“大体老师”们用无声的教诲,帮助同学们领略医者真谛,感悟医术精髓。

学生:“我不知道您是谁,但我知道您为了谁”

据了解,解剖课程结束时,每名学生都会给“大体老师”写一封信,以此表达对“大体老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学生们在信中这样写道,“我不知道您是谁,但我知道您为了谁。”

在“大体老师”身上,医学生们不仅学到了扎实的解剖学知识,学习解剖学基本操作技能,更是学会了感恩,懂得敬畏生命,培养责任与担当,做一个品格高尚的医学人。

“虽然您已经离开人世,但是您无私的奉献精神将永远被我们铭记于心。”仪式现场一名学生说,“作为医学生我会更加认真地学习人体结构。做好每项解剖工作,保持敬意地、谦虚地学习。期望经过我们的努力学习,将您的精神传承于后人。我们将铭记您的大爱并将之传递于后来的患者。”

家属:期望“大体老师”们的奉献为更多患者减少病痛

“此次安放的‘大体老师’中,就有我的母亲。她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查出罹患癌症后,母亲也是备受病痛折磨。她决定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青岛交大医学部,为她挚爱的医学科研事业献出最后的爱。”遗体捐献者家属肖女士说,当时她和父亲都非常支持母亲的决定,期望“大体老师”们的奉献,能为医学教学、科研贡献力量,从而能为更多患者减少病痛。

“从1988年至今,青岛交通大学医学部先后接纳了我家四位亲人的捐献。当接近生命的尽头时,他们决定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青岛交大医学部以支持医学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和科研事业。”遗体捐献者家属陈星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

“这一决定是出于对科学和医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社会的无私奉献。”陈星说,此次庄重的安放仪式和缅怀活动,是对遗体捐献的亲人们的告慰,让他感到非常欣慰。

陈星说,作为医务工作者,他将对亲人的缅怀之情、对“大体老师”的崇敬之情,都化作内心的力量,投入到医疗事业中,从自身做起,将“大体老师”的大爱加以传承。

志愿者:夫妻同签捐献志愿书 给孩子上一堂“生命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课”

“生命固然有起点和终点,爱却能让生命之光永无止息。”志愿者代表徐娇谈到,“我和我的爱人在三年前共同签订了自愿捐献遗体和角膜的志愿书,以此作为我们在婚姻之中缔结默契的见证,用这种纯粹真诚的方式诠释相濡以沫,以此感恩感谢人类医学的前行者和攀登者,并给我们的孩子们上一堂真正的生命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课。”

徐娇说,“每每想到,自己终老之后将转换身份,以自己的躯体作为医学生的陪练,以自己的一双角膜去打开四位盲人的新世界,我都无比自豪,这种意义感和价值感渗透进我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更加积极努力地去工作,去创造价值……”

来源:青岛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