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鼓励青年学子在实践中重温家国历史、学习专业知识,树立“学以致用、学以报国”的爱国主义理念,长安大学“东北振兴谋发展、交通强国创新篇”实践队赴辽宁开展党史学习活动。

7月23日上午,实践队来到辽宁沈阳,前往“九·一八事变”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队员们通过“皇姑屯事件”、“平顶山惨案”等史实照片,了解到在抗日战争初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国土、残害中国人民的屈辱历史。事变的发生,迅速唤醒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危机意识,在国内外各界爱国志士支持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民众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基础。参观结束,队员们深有感触:今日的和平是广大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当代青年应当铭记的准则。

队员们阅读国内各界支援抗战的历史资料

队员们了解抗战英雄事迹

实践队参观合影

7月23日下午,实践队来到中国工业博物馆了解辽宁省重工业的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辽宁省曾大力支援若干“一五”计划的重工业项目,被誉为“共和国长子”,是中国重工业发展的摇篮。在工业博物馆铁西展厅内,志愿讲解员介绍了沈阳市铁西区曲折的发展历程。实践队了解到,铁西区工业发展在战争年代历经波折,并曾一度没落。沈阳解放后,铁西区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迅速复工复产,为解放全中国提供坚实保障。新中国成立后的10余年间,铁西区工业迎来飞速发展;随着国家经济制度的变化,铁西区积极应对困难与挫折,于20世纪初实施“东搬西建”战略,开启了振兴发展的新阶段。

队员了解沈阳铁西区的历史

讲解员向队员们分享铁西区往事

     铁西百年,几经沧桑;百年铁西,撼动心灵。参观结束,在几位预备党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来到党旗前进行宣誓,立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习铁西工人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担当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先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年力量。

实践队宣读入党誓词

75年前,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辽沈战役正式打响。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东北地区得以建立可靠的战略后方,为后续决战、解放全国奠定坚实基础。为讲好革命故事,培育新时代东北振兴的红色精神,7月25日,实践队前往锦州市辽沈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

队员们在参观战役期间的军需物品

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在于群众,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践队了解到:恢复发展生产、保证军需民用,是东北解放区在解放战争期间的中心工作。东北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创业,保障粮食、煤炭、纺织、军工等产业的巨大发展,为战争前线提供充足的物质保证。

实践队在了解奖旗背后的故事

广大群众为革命战士全力补给,革命战士为广大群众争取解放。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绝大多数烈士正值弱冠之年。实践队员学习革命先烈的精神事迹后,意识到战争年代的青年为革命胜利、民族解放而不懈奋斗。英烈们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誓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已凝聚为时代的希望,鼓舞在过去,传承于未来。

202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7月26日,实践队来到辽宁省丹东市,在鸭绿江断桥和抗美援朝纪念馆重温这段峥嵘岁月。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总司令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支援朝鲜,抵御美帝国主义的入侵,抗美援朝战争就此拉开序幕。美军为持续扩大入侵范围,派遣轰炸机对大桥进行毁灭性打击,朝方一侧三座桥墩被炸塌,中方一侧四孔残桥留存至今。

实践队在断桥尽头参观

      回顾这段历史,实践队员纷纷表示,鸭绿江断桥是中国近现代民族崛起、国家强盛的见证,也是中朝友谊的象征。70年后的今天虽已没有战争,但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仍然是和平年代永恒的精神财富。

实践队在中国界碑合影

7月26日下午,实践队来到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学习。抗美援朝战争中,上甘岭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扭转战局,赢得胜利的重要战役之一。黄继光烈士在上甘岭战役期间,用胸膛堵住敌人地堡的射击口壮烈牺牲,为志愿军夺取高地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实践队参观合影

参观结束,实践队遇到一位曾参与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据老人介绍,他叫韩永祥,在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期间任电话员一职。韩永祥同志表示,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战争期间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外敌;赢得最终的胜利。他们都是应当受到尊敬的“最可爱的人”。

队员们与韩永祥同志亲切交流

通过开展此次党史学习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对抗日战争精神、铁西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有了新的认知,踏足于历史厚重的东北大地上,队员们将赋予这些伟大精神以新时代的内涵,在打好打赢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的道路上贡献青年力量。

责任编辑:胡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