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经济法作为法律专业、财经专业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经济活动运行相关的法律知识,能够灵活运用知识体系保障经济活动健康有序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经济法教学不仅需要做好课程专业知识教学,更需要强化学生思政素养培养,能够坚守职业伦理道德,成为“德法兼修、品学兼优”的新型人才。本文在认识课程思政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明确贯彻经济法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分析课程思政体系构建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此为相关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为提升法律人才培养成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经济法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引  言

当前高等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教学改革的基本驱动力量。经济法作为多个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以课程思政理念为基本导向,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强化学生思政素养培养,是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经济法课程兼具经济与法律的结合特征,具有理论与实务等多方面培养要求,在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强化课程思政为导向的改革措施研究,对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经济法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要求高校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活动必须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场景,必须要肩负起落实立德树人的重任。经济法教学内容体系本身蕴含有丰富的思政元素,将这些思政元素纳入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良好的遵纪守法意识,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职业操守,是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改革创新的基本路径。

2.全面推进专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与思政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融合

经济法专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活动的开展,要求学生掌握经济社会领域中的法律专业知识,利用法律武器合法维护企业等主体的利益,推动经济活动在法律框架内良好运行。但是由于经济活动的多样化和社会公众法律意识的欠缺,使得学生在专业实践中通常会受到外部因素影响,无法严格依照法律规范开展具体工作。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引导学生辩证认识专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与个人思政素养的关系,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守法律底线,是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基本遵循。因此在经济法专业教学中,必须以课程思政理念为基本指引,实现与思政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深度融合,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3.三全育人体系的基本构成

三全育人是指在高等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人才培养体系中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政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体系,将思政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贯穿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三全育人体系的高水平运行,离不开课程思政的基本支撑,作为学生接受专业知识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主要场景,课堂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经济法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要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供良好环境,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4.教学改革的基本驱动力量

教学改革是经济法专业课程教学成效提升的基本路径,改革措施的制订也需要考虑不同因素具体影响。新时代背景下,高等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体系不断变革,外部环境影响更加显著,单纯依靠思政课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良好道德素养培养的现实要求。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中蕴藏着不同形式的思政元素,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也会受到这些元素的积极影响。因此在教学体系改革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将这些思政元素挖掘出来,逐步内化到自身知识结构中,并外化到日常行为中。从这方面来说,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基本驱动力量,只有构建与专业教学相适应的课程思政体系,强化思政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成效,才能够确保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充分体现人才培养成效。

经济法课程思政理念贯彻的基本要求

1.强化学生法治观念

学生法治观念培养是经济法教学目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法学类专业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应有之义。学生在掌握会计、法律、税法等知识的基础上,为参加会计初级职业资格考试和相关职业考试奠定基础,提升个人业务素养。通过系统性的经济法知识学习,还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规范意识,严格依照会计准则协助企业合法用工、依法经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诚实守信,不做假账。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能够推动我国经济活动法律法规实践体系更加完善,为经济活动有序推进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2.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时代高等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人才培养的基本导向,也是提升人才培养实效的基本框架要求。在核心素养内涵体系中,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底蕴,形成理性的科学精神,还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责任担当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传统的经济法课程教学体系,更加侧重于学生知识层面培养,无法满足核心素养系统性培养要求,以三全育人理念为基本指引,构建完善的经济法课程思政体系,能够从思想层面提升学生对经济法课程学习重要性的认知,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地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同步发展。

3.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一直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国际经济竞争力不断提升,但是在市场经济运行体系中,违法违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对经济体系健康运行产生负面影响。经济法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和运行,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依法依规经营为经济体系良好运行提供的保障作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健康有序的经济体系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进起到的保障作用。在引导学生做好专业工作的同时,激发学生敢于同违法违规现象做斗争的勇气,将社会大众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树立学生家国情怀,为社会主义建设稳步推进奠定良好基础。

经济法课程思政体系构建面临的问题

1.对课程思政体系构建重视程度不足

虽然课程思政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体系构建已经成为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思维习惯影响,多数经济法专业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重视程度依然有所不足,没有能够认识到课程思政构建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没有构建与经济法专业知识点相对应的思政体系,没有能够将思政元素纳入对应的教学环节。学校层面对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方面的投入也有所不足,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环境不够完善,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情况下,必然使课程教学成效受到影响,导致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学生综合素养无法满足市场经济运行规范化发展要求。

2.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目标不够明确

经济法作为法律人才培养的基础性课程,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坚实的法律知识基础,更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伦理和核心素养,需要全面提升学生复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和行业发展要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因此在教学体系中,必须要明确课程思政的主导地位,构建明确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但是在当前经济法教学改革过程中,并没有将课程思政构建放在与专业知识教学改革同等重要的地位,没有形成完善的、对应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课程思政价值目标更是明显缺失,因此使得多数学生在思想层面对课程思政学习重视不足,价值观念培养、核心素养培养和家国情怀培养的实效性有所欠缺。

3.教学方法改革滞后

在经济法教学改革体系中,教学方法改革是改革活动推进的外在形式,是各种改革活动开展的具体表现,同时也对人才培养实效产生直接影响。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但是在当前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中,多数教师对新型教学方法应用要求分析不足,依然以传统方式为主要教学形式,即便是采用新型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相应配套资源的建设、教学环节的组织和衔接、教学条件保障等方面也得不到满足,使得学生无法充分融入教学体系,新型教学方法应用成效无法充分体现出来。

4.学生主体地位转换不足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推进经济法教学改革,更加侧重学生思想层面意识和能力培养,由于不同学生之间的思政素养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方式,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当前经济法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和运行还只能以群体性模式为主,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较为有限,无法满足学生主动学习的要求。充分利用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有利契机,转变传统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理念,充分利用新型教学平台在技术层面的优势,构建新型教学环节衔接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多元化学习载体,实现学生主体地位转变,是课程思政导向下经济法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5.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在课程思政导向下深入推进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是完善经管、会计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确保改革成效充分体现出来,还必须要将课程思政成效考核纳入评价体系,对学生思政素养水平进行准确评价。但是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体系中,极少将思政相关内容纳入评价体系,单纯依赖理论考核内容,也无法准确评价学生实际思政素养,由此导致课程思政评价与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之间产生偏差,无法充分体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对整体教学成效产生影响。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经济法教学改革措施

1.明确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基于课程思政导向全面推进经济法教学改革,必然要在院系管理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日常管理中明确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重要性,确保相关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作者都能够明确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促进作用。对管理层面而言,应当遵循《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指导纲要》及相关政策要求,将学生思政素养培养以明确的价值目标形式导入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引下,结合经济法课程专业教学特征,将价值目标进行细化分解,确保教师在进行教学组织时,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对于专业课教师而言,应当强化与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的对接,更加深入、细致地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强化自身思政理论学习,打好扎实的思政理论基础,全面把握新时代经济法课程思政构建的基本要求,将思政元素以灵活的方式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体系,实现二者的有效对接。以此明确目标导向,在教学内容不断优化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特色的经济法课程思政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2.明确课程教学与思政导向的耦合关系

在当前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多数教师都能够依照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构建与专业知识点相适应的思政元素映射点,构建以德法兼修为基础,以法治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职业道德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和爱国主义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思政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体系,全面推动学生思政素养建设。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这些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确保思政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内容充分内化至学生知识体系中,因此在经济法课程思政体系运行中,教师还应当深入分析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导向的耦合关系,分析在内容融合过程中对学生思政素养培养的影响。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良好的思政素养培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在明确二者耦合关系的基础上,还能够使学生更加精准地把握课程学习重点和难点,合理分配学习重心,更好地提升课程教学实效,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推动整体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3.全面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全面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是新时代经济法课程思政体系有序运行的重要实现路径,也是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经济法课程知识点分散、理论与实践结合要求高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优势,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不同教学环节灵活应用各种方法,提升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前自主学习阶段,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或教学资源库查找对应资料,并结合问题设计进行自主学习。作为教学成效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课堂教学方法应用一直是经济法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结合经济法课程教学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法,在教师帮助学生解决理论学习问题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围绕关键性问题展开讨论,并尝试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还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由教师给出与教学重点相对应的项目主题,学生采用小团体合作方式,完成项目设计、资料查找、项目分析、解决方案等各方面内容。通过多元教学方法的应用,更好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养成利用经济法专业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更好地提升课程教学成效。

4.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转换

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转换,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是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新时代成长起来的高校学生,思维方式较为灵活,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较高,为主体地位转换奠定良好基础。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同样存在意志力不够坚强、合作意识不足、思想发展受外部环境影响较为明显等问题。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中,经济法专业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减少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成长的个性差异,组织对应的思政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明确自身在核心素养方面的薄弱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与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内化,并在实践训练中外化为行为表现,更好地激发学生内心对课程思政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践行课程思政的主体意愿。

5.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结合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优化教学评价准则、创新教学评价主体、优化评价模式,是经济法教学评价体系完善的基本要求。首先,在教学评价准则构建过程中,应当将学生的思政素养评价作为评价活动开展的基本内容,通过对应的指标构建,明确思政素养评价权重,使学生在经济法课程学习的起步阶段,就认识到思政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程思政学习活动中来。其次是要将学生自主评价和小组互评作为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结合教学方法改革,在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或课后学习中,对自身思政素养进行准确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最终评价体系,以此使学生正确认识思政素养提升的重要性。评价体系运行应当改变传统的终结型评价模式,合理分配课堂评价与期末测试评价的占比,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能够认识到自身在思政素养方面的不足,并积极改进,以此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导向作用充分体现。

结  语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经济法教学改革,是系统的、全面的改革过程,在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教师必须全面改革传统教学理念,明确经济法课程思政理念贯彻的基本要求,提高对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重视程度,全面分析课程教学与思政导向的耦合关系,全面推进教学方法改革,转变学生主体地位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全面提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谢爱琳,赵平.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创新经济法教学过程思考分析[J].大学,2021(43):110-112.

[2]胡立多.经济法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1,36(4):76-79.

[3]倪明,王咏.课程思政理念下《经济法》教学改革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29(6):133-135+145.

[4]刘丽华.《经济法》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6):153-155.

[5]潘洋洋,王永坤.基于课程思政的财会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7):47-49.

[6]周帼.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建设与改革研究[J].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论坛,2020(52):73-74.

[7]李小侠.经济法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应用[J].高教论坛,2020(9):19-22.

[8]聂玉洲.“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经济法基础》的教学实践[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2(2):102-105.

[9]曲天明.高校专业课融入思政的课程体系建设创新模式研究——以《国际经济法》课程为例[J].课程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研究,2020(5):62-63.

[10]栾红旭,刘世刚,栾淞婷,车长印.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创新经济法教学过程研究[J].黑龙江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理论与实践),2019(5):2.

(赵瑞莉、刘海珍:青岛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