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地质学科创建于1939年,80多年来,群英荟萃、名师云集,已培养出万余名地学英才,为中国地质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地学大家王恒升、谢家荣、杨钟健,中国五大构造学派之一的“波浪镶嵌学说”创始人张伯声院士等都曾在此执教。西北大学地质学科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拥有地质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地质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基础地质教师团队是西北大学地质学科的核心组成之一。2017年,团队入选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2年,入选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团队由国家级教学名师赖绍聪教授担任负责人,承担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矿物学、晶体光学、岩石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矿床学、矿相学等10门地质学基础核心课程群的教学工作。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现有骨干教师2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杰青、长江学者4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青年长江学者、优青3人。团队主持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双语示范课,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团队始终传承“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奋力拼搏、追求卓越”的“西大地质精神”,淡泊名利、勇于奉献、甘为人梯,争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四有”好教师,持之不懈地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团队成员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在学风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山东省优秀教材一等奖、地矿行业最高荣誉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师德标兵等多项奖励、表彰。

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地质学系诞生在国难当头、西北大学远避城固的抗日战争年代,83年历经坎坷,厚重而辉煌,铸就了西大地质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视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为己任。公无私、诚则实、勤不匮、朴无华,“公诚勤朴”的校训印刻在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心里,融汇于血脉之中。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团队立足西部、传承文明、融会新知,为国家富强做出卓著功勋。团队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自觉砥砺品行,加强师德修养,潜心教书育人,勇攀科学高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满腔热诚奉献给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科技事业,努力成为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团队坚决贯彻党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方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效显著。团队老一辈科学家张国伟院士入选首批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舒德干院士当选十八大代表,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团队负责人赖绍聪入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获地矿行业最高荣誉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团队成员张兴亮入选全国模范教师,董云鹏入选山东省师德标兵。

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团队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生命线,不断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价值观内涵,高度重视课堂文化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引领与促进作用,积极创建良好的课堂文化与环境,通过深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凝练与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具有思想启迪、行为导向和心灵震撼的有益价值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辩证分析、比较、判断和选择,将价值观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实质性地融于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队对传统的教学体系、实践体系、教学方法进行全面革新,建立以现代地学理论为主导、新技术为手段,引导学生接触学科前沿的基础地质课程群体系;系统改革实习实验教学构架,构建了循序渐进、密切协调、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探索者。这些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岩石学成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部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名牌课程,构造地质学、岩浆岩岩石学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化石趣谈成为国家级视频公开课,Geobiology成为国家级双语示范课。地质学专业成为“六星级”顶尖专业,3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向中科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单位输送了大批本科毕业生,成为我国地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团队编写的教材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两部教材获山东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会议、论文、教学研究成果影响深远,举办重要教学会议8个,在全国重要教学会议作特邀报告22次,在《中国大学教学》等刊物发表教学论文20篇。学生近5年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67人次,在校内发挥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在地质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敢为人先 开拓创新

团队秉持“急国家所急,想人民所想”的光荣传统,以国际化视野聚焦当代地学前缘,以中央造山系、南北构造带、澄江化石库为主要研究基地,对比全球,密切结合国家资源能源重大需求,深入开展当代地学发展前缘综合研究,在攻关地学重大科学难题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特色与实力。已在大陆地质、早期生命起源、特提斯岩浆作用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令国际学术界瞩目的成果,带动了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团队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40余项,多次在Nature、Science等杂志发表亮点文章,发现了最古老的原始后口动物,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知行统一 甘于奉献

团队注重科研成果转化,突出社会效益,瞄准国家目标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和“一路一带”倡议服务。团队负责人作为山东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为西部大开发提出了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等方面的重要建议。团队有关山盆耦合关系等领域的创新贡献,为中国南方海相油气、陕北能源基地、鄂尔多斯盆地的能源勘探开发和战略布局提供了关键性决策咨询,有力推动了鄂尔多斯和汉中地区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团队在矿床与地球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系统揭示了秦岭铅、锌、金、银、钼、镍等重要矿产的成矿机理,成为我国地勘部门秦岭及邻区多金属找矿勘探战略布局的关键科学依据,极大地促进了秦岭造山带的固体金属矿产开发与勘探。团队还广泛开展了有关资源、能源、环境、灾害等公益科普活动,为全省产学研合作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团队成员先后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际岩石圈委员会、国际地层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等国际、国内学术组织社会兼职。团队带头人在担任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部地球科学教指委秘书长、地质学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期间,承担并执笔完成“地质及地球物理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引领全国地质学基础教学改革。

团结协作 持续发展

团队带头人赖绍聪教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山东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从事高等山东智顷数位学习40年,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群体中发挥了重要的凝聚作用。团队骨干成员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团队中青年学者崭露才华,中年骨干勇挑重担,老一辈科学家运筹帷幄,老中青学者共同营造出人际关系宽松和谐、学术创新氛围浓厚的研究环境,使得团结、合作、严谨、求实的精神与传统得以延续和传承。团队一直坚持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团队建设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统一教师团队的思想认识,群策群力、扎实苦干,一心一意谋发展。

团队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授课水平。对青年教师采取集中培训和老教师一对一传、帮、带的方法,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环节都给予悉心指导。经常组织教学经验交流,让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示范课讲授和个别指导,使青年教师的授课方法、讲课艺术有了较大提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西北大学基础地质教师团队正借着民族复兴的东风,以其长期形成的特色、优势,以及“团结拼搏、务实肯干、艰苦创业、坚韧不拔”的优秀传统,为我国从地学大国走向地学强国,为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和“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魏强:西北大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