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做学问的人。学问是由“学”和“问”两个字并列组成的,可见,要想把学问做好,仅靠刻苦“学”是不够的,必须善于在“学”的过程中“问”,将“学”与“问”有机结合,才能让自己的学问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一直以来,教师们都很重视学习,学校及各级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行政部门也通过各种渠道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学习资源非常丰富,教师通过学习扩大了知识视野,但对“问”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学校缺少“问”的文化氛围,教师们不善于问、不喜欢问,部分教师即便想问,也不知道该向谁问、问什么、怎么问。“问”的缺失,致使部分教师学得多、问得少,或只学不问,不仅自身的专业成长质量打了折扣,也制约了其学问水平的提升。

“问”不仅包含与他人的交流学习,即问他人,也包含自我反思,即问自己。当教师个体问得少或不愿意问时,就很难让“学”走向深刻;当一所学校缺少“问”的文化氛围时,这所学校的教研生态一定是不够和谐的,届时,无论在校本研修上投入多大的努力,教师的成长样态都会低于预期。

“问”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做学问的教师如何提高“问”的能力?笔者认为需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向谁问。培养“问”的能力,首先要学会“问自己”,问自己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学必思、思必问,无论接触到什么样的信息和知识,都应认真思考其中蕴含的寓意,带着问题去学习、实践,在思考中将信息与知识融入自己的认知体系中,在思考中不断优化自己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实践。其次要学会“问书籍”,人生的未知、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的困惑,书中都有答案,要养成遇到问题问书籍的习惯。最后是学会“问他人”,当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应虚心向他人请教;当他人的观点与自己不同时,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当他人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时,要主动与他人研讨,通过问他人,让自己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二是怎么问。积极善问是态度,怎么问则要讲究方法。如果不注意问的方法,会严重影响问的质量。以学生管理工作的某疑难问题为例,在问自己时,应重点问以下几个问题:1.该问题为何会成为自己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实践中的疑难问题?2.化解该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3.通过该问题的化解过程学生能得到哪些启发?在请教其他老师时,首先要放下身段,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谦虚;然后开诚布公地将问题及自己的困惑讲出来,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其次认真倾听对方对问题的分析,非必要不插话;最后,对自己不太理解的部分,应进一步虚心请教。

三是如何将问得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与素养。无论是问自己、问书籍,还是问他人,问得的信息如果不经过深加工,该信息很可能会慢慢从记忆中消失,或在脑海中一闪而过,这样便失去了最初问的意义。问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问完后一定要将问得的信息当成学习资源进行认真思考,思考哪些是自己没想到的,哪些是自己还不太理解或不怎么认同的,哪些是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通过进一步思考,将问得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与素养。

清代散文家刘开的《问说》中有这样一段话:“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只有将“学”与“问”作为学问的两个并列组成,纳入治学途径,才能有真学问,才能把学问做好。所以,传播与创造学问的教师,一定是善问、会问的教师。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