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午,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和编辑部主任孔老师前往韩城市桢州学校,开启为期一周的住校采访学习活动。韩城市桢州学校位于韩城市金城区,2017年9月开办,现有学生7000余名。

小爱铸大爱,让爱心散播到更多角落

22日下午,我们跟随教育技术、小学部、初中部的负责老师和总校办公室的老师一起走访、了解学校。

“老师好!校长好!”

在学校里,无论走在路上,还是经过教室边,所到之处,都有热情的同学主动问好,他们的热情瞬间温暖了社恐的我。我们回以微笑并招手问好,他们笑得更加灿烂了。

抓拍到教育技术里开心的小朋友

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最北侧,教学楼的北边有一片“自留地”,里面有孩子们喜欢的“开心农场”和“萌宠之家”。一走进木质的栅栏门,就传来“萌宠之家”里大白鹅“咯咯咯”的招呼声,老师还跟我们分享了大白鹅勇斗黄鼠狼的故事。

“开心农场”里有挂满枝头等待成熟的西红柿,有葱郁的韭菜,有圆滚滚的包菜,有从土壤中呼之欲出的白萝卜,有正在开花结果的南瓜架,还有校长和学生刚刚种下的辣椒苗……看着这生机勃勃的菜园,能想象到孩子们收获自己种植、照料的蔬菜时的喜悦心情。

学校的“开心农场”

“这里最初是一条泥巴路,下雨时泥泞不堪。”走在学校最宽的主路上,小学部负责人张晓校长与我们分享学校建设、发展的点点滴滴:“还记得一次下大雨时,老师们撑伞护送学生的情景,没有一个学生淋到雨,老师的衣服却都被雨水打湿了。”

走在学校里,遇见跛着脚的学生,老师关切地上前询问;看到倒了的行李箱,老师顺手扶起来;见到地上的垃圾,老师自然地捡起扔进垃圾桶……老师们看似平常的举动,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的关爱、对校园的热爱。

“免费爱心餐”宣传栏

结束当天采访时,我在学校门外看到了“免费爱心餐”宣传栏——“爱心套餐”免费管饱。我们一起同行,小爱铸就大爱,让爱心散播到更多角落!

倾注真情,传递美好品质和信念

23日上午,我和孔老师兵分两路,分别走进小学课堂和中学课堂。

第一节课是六年级(2)班的语文课,内容是《马兰的孩子》整本书阅读的第三部分——读书分享。

“回想一下,读完这本书之后,你都认识了哪些隐姓埋名的人?”语文老师靳老师提问道。

“我认识了陈博士,他是马兰基地的科研人员。”张同学举手回答。

“我们再回忆一下,和他相关的都有哪些事件?”

“他非常严格,有一次工作人员做的活不是很细致,他很严厉地批评了工作人员。”

靳老师带着同学们以人物为线索,简单回顾了书中的故事,并引导学生为这些人物起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马兰人。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请大家自己说一说,在书中找一找。”

“缺少水和食物的地方。”

“环境恶劣,物资匮乏的地方。”

“有沙尘暴,很容易吞噬人的生命。”

“一个美丽而让人捉摸不透的地方。”

学生们各抒己见。

“大家觉得这个地方美在哪儿?”“难以捉摸在哪?”靳老师继续提问。

“美在落日时的残霞。”

“美在了心灵。”

“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很美。”

“开放的马兰花很美。”

“难以捉摸在有时会卷起沙尘暴、龙卷风。”

“有很多传说。”

……

靳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探寻主题,并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再参加辩论。正反方各组内部讨论后分别派出辩手发言。

六年级(2)班语文课分组讨论

在讨论“‘老罗’和‘军号’该被吃掉吗?”时,一位学生提到“人命关天”这个词,靳老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提醒同学们:“无论什么情况下,安全和健康是第一位的。”

讨论结束,靳老师点评:“面临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决策,但是对于书中人物当时所处的环境来说,他们所做的决策是最合适的。生活中面临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不能过多地责备别人,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不可能让他们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作出完美的决策。这是我们从书中应该读出的道理。”

六年级(2)班学生设计的封面

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四位同学在讲台上分享了他们为《马兰的孩子》这本书设计的封面。

课堂活跃的气氛,老师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向引导,学生们善于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们还在意犹未尽地分享着彼此设计的封面,一堂读书分享课在欢快的手风琴下课铃音中结束了。

短暂的课间休息后,我和张校长走进了五年级(8)班数学老师苏老师的课堂。这堂课是针对上周查漏补缺开展的“应用题专项训练”——画图建模。苏老师先用提问引入了“画图建模”的概念,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数学小讲师、举一反三、巩固提高等方式抛出四个思考题目,经学生思考讨论后,再举手上讲台为大家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每道题学生讲解后,苏老师对题目再作规范的解答。

五年级(8)班数学课堂

我想,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体现,他们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发现了疑难,明确了重点和难点;同时,拓展了思维,也提高了表达能力。教师点拨时,讲的是他们感兴趣的知识,精力自然集中,听得明白,效果必然会增强。通过见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课间操时间

大课间之后,我和张校长走进了四年级美术课宁老师的课堂,这节课的内容是制作泥塑——淮阳泥泥狗。宁老师通过视频向学生们介绍了什么是泥泥狗,然后带着学生一起回顾泥泥狗是哪里的、关于泥泥狗有什么样的传说、泥泥狗是什么颜色的、泥泥狗是一只狗吗、泥泥狗还有哪些形象,接着引申到人们对泥泥狗寄予的美好愿望和寓意上——健康、美好、长寿、开心。学生分组制泥塑时,一起听课的班主任闫老师也加入其中。

班主任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制作泥塑

美术老师展示学生制作的泥塑

最后的作品展示环节,各小组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作品,说说想把它送给谁,赋予怎样的寓意。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这个作品的寓意是幸福美满、平安、健康,我想把它送给后面听课的老师。”我不仅感动于学生把小组集体劳动的成果和美好的祝福送给了我,更感叹于宁老师在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化自信,使美术成为涵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载体。

印有“清澈明朗 永怀善意”的男生专属帆布袋

听课时,看到每个学生桌旁都挂着印有“清澈明朗 永怀善意”的帆布袋,男生是蓝色,女生是红色。打听得知,学校对义务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段的学生提倡“学生不背书包回家,作业全部在学校完成,回家后再也没有书写作业”,帆布袋是供学生携带背诵资料和物品所用。帆布袋传递思想的功能一定是大于承载物品功能的,它传递的是美好的品质和信念。

校园门口的温馨提示

学校宣传栏

教育技术里变废为宝的机器人

墙上播放的中国国际电视台外语新闻和茶几上的“校长饼干”

抓娃娃机

记者与各学段负责人座谈交流

漫步校园,学生的帆布袋、校门口的温馨提示、宣传栏、教育技术变废为宝的机器人、墙上播放的中国国际电视台外语新闻和茶几上的“校长饼干”(学生饿了,可在课间去吃“校长的饼干”)、抓娃娃机(攒够积分可以兑换抓娃娃)……这些爱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流淌在细节中,看似无声的物品却传递有声的爱,一点一滴感染学生,润心启智。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