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细雨过后,汉中的天明媚清亮,我和唐李佩老师也来到了此次为时一周的采编人员走基层活动的第三站,洋县。也许因为前几天路途的波折,也可能是当天身体的不太舒适,老实讲,起初的我是感到有些疲惫的。但这一切都在早晨跟随着邓爱华校长的脚步走进洋县青年路小学后开始变得不一样……

青圃园里学生们细心种植的草莓、辣椒、小柿子,还有在世界微笑日时专门为孩子们准备的花卉笑脸墙,每一个被细心浇灌的小花小草都像一个个被精心呵护的静待成长的孩子,无一不诠释着墙面上写着的大大的“和相应,美相随” 的校园育人文化。

热情的王新义书记为我们简要介绍了今天要跟着孩子们一起走出课堂体验的研学课程。“学研在汉中”是汉中市委市政府打造的汉中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区域特色品牌,是科教优先发展战略的一张靓丽名片。随后,我们跟随着薛建军校长、李小卉校长、杨佳桦老师以及三年级二班的可爱学生们出发前往今天的第一站——蔡伦墓祠。“千年蔡侯纸,万里文明史”,培养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这里开始再合适不过。

“旷古一人初造纸,寻常百姓可读书”,跟随着讲解员老师生动的描述,我们走进蔡伦墓祠——我国古代造纸发明家蔡伦的长眠之地。墓祠内古柏参天,千年汉桂郁郁葱葱,成片的翠竹相拥在明月池边,馆内展出着不同时期的造纸遗址图片、造纸工具及纸张样品。孩子们每一个都聚精会神,仔细聆听着蔡伦的事迹,并时不时地跟讲解员老师互动,看得出,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都被调动了起来。

听完讲解,蔡伦纸文化博物馆馆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马永旗现场在造纸作坊内向孩子们展示并一同体验了从切料、捣浆制絮、抄捞到晾晒等一步步复杂的造纸工序。

“左手跟着我一起,捏住一个角,右手慢慢地向下将它拉起来,对对,孩子们,就这样,一点点把它揭下来,再用右手的棕刷向上把纸托起来,使劲儿把它平展地刷在后面的墙上。” 马永旗馆长一边细心讲解一边手把手带每个孩子体验如何晾晒纸张。

随后杨佳桦老师带孩子们围坐在院内的石桌旁,现场教学,巩固课本内容的同时,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感受。李宇晗同学说:“以后我在生活中要节约用纸,珍惜古人的劳动成果,学习蔡伦的发明和创造精神。”

感受着传承了千年的手工造纸智慧,袁梓峻同学对马馆长说:“感谢爷爷,是您把造纸术传承了下来!” “谢谢您,把造纸术教给了我们,我们以后会更加努力学习!”李星瑶接着说。“是您让我体验到了在课本上不能体会的造纸的艰辛和不易。”“谢谢您让我感受到了古代的劳动人民是多么的艰辛和智慧啊!”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地表达着对马永旗馆长真挚的情感,不仅仅是孩子们,我们也被马馆长这份坚持将蔡伦造纸技艺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的初心所深深感动。 

薛校长和三年二班的李星瑶同学也随即在手工做的蔡伦纸上写下了“天道酬勤”“蔡伦纸”等书法字,在不舍与感动中,我们同孩子们一起结束了上午的研学活动。我想,学校借助蔡伦墓祠这一爱国主义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基地,向青少年传授非遗技艺,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这就是真正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意义吧!

下午,带着洋县青年路小学的自编本《七只朱鹮的故事》,我们再次出发,跟随王新义书记和五年级七班的孩子们来到了洋县朱鹮保护站。

在导游姐姐的带领下,孩子们详细了解了朱鹮的生长环境、体貌特征、生活习性、繁殖过程等,也了解了洋县人民和朱鹮的不解之缘。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了解了朱鹮的同时也更了解了自己的家乡。

为了让孩子们亲近自然,更好地探寻朱鹮的秘密,邓爱华校长还专门请来了自己的学生,也是现在洋县最年轻的护鹮人,山东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师高洁带领同学们学习,一起了解朱鹮保护背后的故事、探讨朱鹮保护对策,让同学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朱鹮保护工作的意义,体会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者不畏艰辛的工作作风和崇高的科学精神。

“天下朱鹮出洋州”,即使在洋县人民的努力下已经创造了朱鹮从7只到现在的9000多只的神话一般的中国濒危物种保护成就,高洁老师仍说:“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朱鹮的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更大的目标,是让他们靠自然迁徙回到源生地,走向俄罗斯、日本、韩国等。”高洁老师的话语里饱含着满满的对朱鹮的爱,对家乡洋县的爱。

孩子们也为之动容,“我想制作一些有关朱鹮的影片,用来宣传朱鹮,让大家了解朱鹮,让朱鹮可以在世界上永久存活,让幸福鸟走向全世界。”程溪说道。“我也想保护朱鹮,为朱鹮创造良好的环境,长大以后像高洁老师一样。”梁煜晨说。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仍意犹未尽,向高洁老师继续提问着“朱鹮怎么区分男女呀?朱鹮一天吃几顿饭?野生朱鹮现在在哪些地方有?朱鹮……”等等好奇的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时我想到了早上李小卉校长的话:“什么叫研学?研就是研究,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想一边思考,一边质疑为什么会这样?找到问题的答案,这就是我们研学的价值。” 我想不需要说什么,也不需要考查什么,研学的成果与收获已经写在了孩子们的脸上。

一天的研学体验结束了,但基层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作者对我内心的触动却远远没有结束。返程的路上,邓爱华校长和王新义书记给我们分享着学校对课程设立的探索、分享着孩子们研学的故事与收获、分享着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作中那些令人动容的片段,我清晰地看到了基层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人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初心,看到了他们不畏辛苦、扎根一线的坚守,看到了他们眼中对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热爱。联想到此次单位要求的采编人员走基层活动,走出办公室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同“走出课堂”的学生一般,走近基层工作者,感受真正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魅力呢?我们也是正在学习与成长的“学生”,而要学习的就是这些扎根在基层的一线教师们最质朴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之心。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