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的主阵地是课堂,毋庸置疑。课堂上应教尽教、有效高效组织,学生学懂、学会了,课余才有更多的时间培养兴趣、发展爱好、以人为本、各尽其才,“双减”才不是一句空话。那么课堂上究竟应该怎样教学才能高效呢?结合本校开展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来谈谈“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中的“ +” 与 “-”。

一、“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中的“ +1” ----课前准备

要想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就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组建学习任务群,这样做的好处是整合内容和资源,为后面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节省出时间。

以备课中组建任务群为例。

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个人的语言运用系统。

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围绕“传统文化”编排课文。《神州谣》《传统节日》在诵读想象中品味汉字语用的精妙;《“贝”的故事》在故事讲述中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美食》旨在让学生在游山河、聊佳节、读故事、品美食的丰富情境中,快乐识字写字,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对汉字学习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老师设计的第一个学习任务是“唱好神州歌谣”,《神州谣》《传统节日》两则歌谣短小浅显,但信息量丰富,情感蕴含充沛。课堂上给予充分“读”的时间,引导学生借助音乐、图画、视频等媒介,实现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在读中识字品味,在不同语境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最后,引导学生仿写创编歌谣,提升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提升言语表达能力。将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整合到此版块,是对我国传统年俗文化的补充,学生在读记背12生肖,了解生肖故事和文化的过程中,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第二个学习任务是“品味中华美食”,基于任务一和任务二的内容都是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真实情境,所以对识字4进行了调整,通过“晒晒我的菜单”“发现菜名里的学问”两个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集中识字,探究发现形声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以及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国美食文化的热爱。

第三个学习任务是“汉字也有故事”,安排了“‘贝’的故事”和“我的汉字故事”两个活动,学生浸润在故事的情境中,了解字源和构字规律,感受中华汉字文化的悠久博大。同时将课内的积累与课外的拓展联系起来,通过“汉字故事会”引导学生习得搜集资料、提取信息的方法,并在故事讲述中内化语言,提升语言素养。

这样的任务基于学生真实生活,既达成了单元的核心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给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所以这样的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群,就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学习效果。在实际备课中,我们要学会关注单元人文主题、课后习题、语文园地这些要素,才能完成教学目标,提升核心素养。

二、“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中的“ +2”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环环相扣、层层铺垫、步步推进。例如,三年级下册数学----减法的简便运算,老师是这样设计的:环节一复习导入。课前做热身操(一遍遍节奏加快,活跃气氛,)老师说,刚才是身体的快速反应,下面一起进行大脑的快速反应,口算练1.老师说一个数,同学们说一个数,相加凑整;2.老师说一个数,同学们说一个数,相减凑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探究新知----连减的简便运算打下了基础。环节二探究新知。让学生读例题以后提取相关数学信息并列式计算,学生列出234-66-34,启发学生还会怎样列式计算?234-(66+34)、234-34-66,最后由学生分组计算比较结果,哪一种算法更快更简便?学生自然回答是凑整。继而总结归纳方法: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结果不变或交换减数的位置结果不变,这就是减法的性质。学生理解方法后,进行环节三巩固练习。1.填空868-52-48=868 ( 52+48)2.“我是啄木鸟”判断并改错225-35+65=225-(35+65)(X),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看起来能凑整的数都可以进行简便运算。3.刘伯伯今年共收获小麦 768 斤,第一天卖了 107 斤,第二天卖了 93斤,第三天卖了68 斤,刘伯伯还有多少小麦没卖?768-107-93-68=768-68-(107+93) 环节四拓展练习:10-9+8-7+6-5+4-3+2-1=(10-9)+(8-7)+(6-5)+(4-3)+(2-1) 环节五课堂小结:学生谈本节课收获,有方法的总结,有解题思路的厘清,有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老师只是重点强调和补充。这样的课堂无疑是高效的,做到了应教尽教,学生真正学懂学会了,课后自然就轻松了。

三、“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中的“ -1” ----作业布置

课堂上学懂、学会了,老师根据上课效果反馈,布置一些举一反三的高质量作业,有效拓展延伸,强化重难点,且尽量做到联系生活实际去设计和布置作业,避免简单机械重复的作业,这样学生负担自然就减轻了。例如老师在教学笔算除法--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最后的巩固练习是3位老师带着504名同学到公园划船,每条船最多坐5人,至少需要多少条船?学生列式计算:

504+3=507(人)

507÷5=101(条)……2(人)

101+1=102(条)

答:至少需要102条船。

并引导学生最终明确生活实际中一般会这样坐船。既巩固了本节课知识,还能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作业就是有效的。

四、“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中的“ -2” ----语言简洁

教学设计条理清晰了,教学过程中要求老师说就要说有用的话,关键的话,启发、点拨、归纳、提升,语言要准确、规范、简洁,尤其是提出问题时指向性要明确、言简意赅,学生容易迅速捕捉信息。引导学生发言也要如此,提取学生回答中关键词句,进行梳理、归纳。这样课堂时间大大节省,便有了更好地巩固练习时间,课后负担肯定减轻不少。

五、“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中的“ -3” ----板书设计

最后将学习方法、重点内容和重要的知识点简明扼要、规范、认真地书写在黑板上,学生根据板书总结本节课收获时,也能很好地帮助其再次记忆,真正使课堂学有所获、学懂学会了。

 由此,发挥好课堂主阵地作用,“双减”提质增效才不是一句空话,“双减”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也才能长久常态。

来源:杨凌高新第四小学

编辑:孙小雅(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