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学校已经29年了,一参加工作我就来这了,刚来的时候学校条件特别艰苦,校舍都是瓦房,下雨天有时候还会漏雨,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离开,因为我想让更多的孩子走出乡村,现在学校的条件与之前相比已经特别好了,我很知足。”咸阳市礼泉县叱干镇叱干学校教师相妮鸽微笑着说。这位乡村女教师平实且坚定的语言深深打动了我。

4月13日上午,迎着蒙蒙细雨,穿越道路两岸的果树,我和同事从礼泉县城出发,汽车经过一个小时的疾驰,我们来到了咸阳市礼泉县叱干镇叱干学校。此时校园里的樱花开得正盛,松树也因雨水的洗刷变得更加翠绿,一切都显得欣欣向荣。

在校长董宏刚的介绍下,我们得知学校创办于1972年,前身是一所镇办全日制初中,2016年与叱干镇中心小学合并,现在是一所九年制学校。学校位于礼泉北部山区叱干镇街道西段,校园面积有16950平方米,目前有学生459名、教师56名,教师主要以70后为主,全体教师中坚守乡村的最少也有7年,85%左右的教师扎根乡村达20年以上,相妮鸽就是其中的一名典型代表。

作为一名本地教师,相妮鸽将自己的全部青春都奉献给了乡村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担任班主任的她因为晚上要负责晚自习、查寝、处理突发事件等,即使家里距离学校只有两里路,她也选择了一周只回去一次,她说现在孩子大了,家里人也很支持,学校就是自己的家。

来自甘肃的音乐教师许欢来校也已经7年了,2016年刚来学校时他一度因为学校条件艰苦萌生了离开的想法,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打动了许欢。他发现很多学生天赋很高,但是因为家庭条件有限、学校专业音乐教师缺乏而被埋没了,他替孩子们感到惋惜。之后,他慢慢调整心态,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里的学生成了他舍弃不下的牵挂。“我希望以后能在学校办一个合唱团,把喜欢音乐的学生都组织起来。”许欢说。

经过深入了解,我们得知校长董宏刚和副校长李向智都已经在乡村工作了23年。他们表示,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守住乡村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阵地,虽然现在生源没有以前多了,但是还是愿意尽最大的努力让该上学的学生都有学上……

从叱干学校离开后,他们的话语始终在我的脑海中萦绕,还未来得及细细思索,我和同事便又奔赴了礼泉县赵镇初级中学。这所北倚九宗山、南临泔河水,位于千年古镇赵镇西侧约一公里处的学校于1998年秋由原赵镇初中与索村初中合并而成,学校占地面积48024平方米,现有教职工68人,学生517人,3个年级共12个教学班。

在与赵镇初级中学校长董永升、教导处主任辛理想交流后得知,赵镇初级中学也和叱干学校一样,许多老师自步入工作就坚守在这里,学校50岁以上的老师就有19名,40至50岁的老师有30多名,很多老师都已经在此工作了30年左右,他们一路见证了国家乡村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事业的不断发展。

“现在乡村学校的条件越来越好了,我们也在想方设法让更多年轻教师留下来,缓解学校教师老龄化的问题,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们给每位老师都提供了单人宿舍,还会按时发放国家规定的各种补贴,同时也会在情感、生活、专业成长上多多关心老师们,希望能让更多人留得住、教得好。”董永升说。

我们离开赵镇初级中学时天已放晴,各个年级的教学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老师们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守望着乡村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更加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胡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