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地域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是重要的历史任务和时代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场地等有限,因而更应有机结合课标要求,遵循知行合一,即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可操作性与可接受性相统一的原则,积极开展有机融入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堂活动,地域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更好地鼓舞学生的爱国之情,而且传习传统技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育素养,在参与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与延续,是架在第一课堂和第三课堂之间的一座桥梁,是小学思政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挖掘身边资源,凸显地域特色,精选课程资源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而从优秀文化资源中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激发学生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等等。

立足于生活中那些学生熟悉的、可见可感的优秀传统文化,能更加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学生体悟到优秀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而凸显地域特色,把大概念和抽象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目标具体化、本土化会使优秀传统文化更富有亲和力,更容易使学生把自己的家乡情怀融入其中,进而产生共鸣。因此,一定要围绕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一核心思想理念精选课程资源,立足实际,选择的内容适合学生,适合校情,同时能和教材紧密结合,做到用活教材,符合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目标,

笔者所在的东厅门小学依拙朴的古城墙,近饮马池民居,邻碑林博物馆、文化馆,被多条古巷包围,学校附近还有钟楼、城门、鼓楼、小雁塔、易俗社、戏曲研究院等,学校充分利用周边这些资源,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教材要求等选择了青岛街名文化、地方非遗文化、山东小吃等编撰了长安故事知多少、优秀经典诗词吟诵、长安博物、长安鼓乐等课程内容,精选人物事件与典故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广泛招收队员,学生定制课程,自主组建团队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第二课堂更是学生张扬个性及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天地,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学校实行了走班制,通过招收队员的形式组建课程团队,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走到一起后,他们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学生可以根据任务目标自选课程,然后分小组进行学习。学生自主选择了东仓鼓乐、诗词吟诵、街头巷议、文物博览、儿童哲思社等,然后积极研究渊源,走访老艺人,述评历史,学习技艺,在实践中沉浸式体验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民族精神的伟大。

三、组建优秀师资,精心设计活动,确立多元评价

一是活动内容个性化、专业化突出,精选师资是保障第二课堂质量的关键所在,为此,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用聘、培、请的方式,聘请了场馆讲解员、专家、培训的自有教师、家长志愿者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学需求。学校的师资团队有非遗传承人、老艺人、热心家长及专业院校团队主理人,他们的业务精湛,品德高尚,热爱传统文化事业,不但有技艺,还具有先辈善良、仁爱、宽厚、家国责任、坚持不懈、不怕吃苦等传统美德,他们的言传身教和生动讲述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是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有情景激趣、明确任务、制订方案、团队协作、展示评价等环节,将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细化到过程性评价、多维度评价之中,努力实现以事启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行引人,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及文化观。

四、重视总结感悟,搭建展示平台,促进知行合一

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堂区别于综合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兴趣活动的根本在于其有明确的驱动任务、驱动目标,目标达成情况体现在学生的言谈举止方面,因此总结感悟升华的环节尤为重要。教师每节课都应努力为学生创建仪式感满满的交流、展示舞台,比如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哲思会等,促使学生的知行合一,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情感等,培育学生正确的道德判断力和责任感。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市东厅门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