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技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是一门以学生获得各种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增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小学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养的启蒙阶段,因而更应重视激发学生劳动兴趣,使其学会劳动技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教科书是学生接触到的重要课程资源,但是教材中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作为《劳动与技术》课教师,还应结合教材内容向课外进行多种形式的延伸拓展,让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巧妙利用课外资源提高学生劳动技能的一些策略。

一、课堂延伸,劳有创意

现代社会,物质条件越来越好,超市里货物琳琅满目,网上购物也非常方便,学生需要课程表、贺卡之类的纸质工艺品时,家长通过手机上下载的程序就能为孩子买到。但是网上购买的物品虽然制作精美,但大都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化的创意,如果能够让学生带着兴趣设计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那么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就会被点燃,进而会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抽拉式课程表》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抽拉结构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学生在课堂上初步掌握了刻曲线的方法,按步骤完成了抽拉式课程表的制作,还研究了课程表的抽拉结构,使其抽拉更加灵活。那么如何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技能运用于生活中呢?笔者在教授完这课以后,要求学生利用家里的废旧包装纸盒或硬卡纸制作抽拉式贺卡。要完成这个作业既要建立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之上,又要能将课堂学习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延伸。学生回到家里会发现,家里能够制作贺卡的包装盒有很多,比如化妆品的外包装盒外面是一层光滑的塑料薄膜,里面则是雪白的卡纸,而且卡纸的质量非常好,把它翻转过来进行裁剪、粘贴后,就成为了制作抽拉式贺卡的上好材料。还有香皂的包装盒、药品的包装盒等都可以利用起来。

现在网络非常发达,很多班级都建了微信群,这也是学生的另一个网上大家庭,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制作好的贺卡拍成照片发到微信群里展示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在欣赏同学作品的同时还可以不断修改自己的作品,家长也可以在微信群里给孩子们的作品点赞,这有助于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在活动中有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表现出来的动手操作能力一点也不比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差,如果教师能及时鼓励他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他们就会变得更自信,进而收获学习的快乐。

二、迁移实践,劳有所得

现在大多数的学生家长都只重视孩子知识技能的学习,忽略了孩子劳动技能的发展,导致孩子在潜意识里认为只要学好功课就行,其他事情都是无关紧要的。因此,虽然很多孩子都会唱《劳动最光荣》,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是不会劳动的,也不爱劳动,当然也就体会不到劳动的快乐了。在《劳动与技术》课的课堂上学生会学很多和劳动有关的知识,而教师组织的课外劳作既能使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又能使学生在具体的劳作中体验到劳动的意义是什么。

《纸黏土浮雕》要求学生了解纸黏土的特性以后用搓、压、戳、切、划、捏等技法完成一幅向日葵浮雕作品的制作,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向日葵的所有感知都是来自于书本上的图片,至于真实的向日葵的高度、叶子的样子、花盘的形状等学生都是不清楚的,此时让学生在教室里制作向日葵浮雕作品无疑是“纸上谈兵”,因此在最后评比谁的作品比例最合理、造型最美观时学生就没有一个标准。既然浮雕能给人立体感,那么何不把这种立体感引入学生的生活呢?于是笔者就和学生商量在校园植物角种植向日葵。学生听后很是兴奋,经过集体讨论制订了分工表,将后续的一系列任务都具体落实到个人,大家齐心协力合作种植向日葵。有了共同的劳动目标以后,学生都变得十分认真,轮到任务的学生每天都会去植物角看一看,或者用铲子给向日葵松松土,或者用洒水桶浇浇水,等等,同时会在记录本上对向日葵的生长情况做好记录。向日葵在学生精心管理下茁壮成长。通过这一栽培过程,学生真正地了解到了向日葵的生长特征,养成了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获得了动手动脑的成功体验,在合作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外劳作的好机会,笔者所在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家里都没有土地,他们对农作物的知识知之甚少,因而才会出现制作的向日葵浮雕出现似是而非的现象,而学生通过种植向日葵获得的真实感受会让他们受用一生。

三、教材延伸,劳有拓展

《劳动与技术》课的教材内容大多比较单一,很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但是现在的学习渠道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开阔视野,进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比如在制作“天宫一号”模型时,笔者通过播放“天宫一号”发射视频,向学生介绍“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制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是在2011年9月29日发射的,先后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完成了对接任务。然后向学生出示“天宫一号”的图片,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模型制作。在制作“天宫一号”模型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与航天相关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这正是拓展讲授课外知识的好时机,笔者牢牢抓住这一时机对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深入讲解和拓展,如果学生还想要进一步了解得更多,笔者一方面给学生延伸学习的方向,一面向学生推荐一些网上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回家以后上网搜索进行自主拓展学习。通过课外搜查资料和设计制作,学生不但习得了很多知识,而且会对祖国航天事业了解更多,在后续的交流中,每个学生都面带微笑,侃侃而谈,实践证明,教材内容的适当延伸可以使学生收获更多。

巧妙利用时事新闻等拓展教材内容,使教材变得“厚”起来,内容要与学生现实生活更接近,这就能够使学生对教材产生亲近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外探究活动,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活动延伸,劳有意义

劳动具有实用性,如果让劳动的实用性及时得到延伸运用,那么学生学习劳动技能的兴趣就会变得高涨起来。教室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教师如果能把教室变成学生展现个人劳动技术素养的场所,让课堂活动在教室里得到延伸,那么学生就会觉得自己所学的劳动本领是有意义的,就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去学习更多的劳动技能。

《装饰画框》主要是教学生认识普通画框的结构和45度角拼接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上了解了操作规范,学会了制作画框的方法以后,教师就让学生学以致用,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装饰教室。这就给了学生创造的天地,教室里四周墙上的展板比较多,因而可以张贴很多的内容,于是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每组“承包”一件物品进行相应画框的加工。比如用彩塑纸给日课表安装画框,普通的日课表立刻就变得生动起来了,有很强的立体感,窗子四周用衍纸加了画框以后,让人感觉就像生活在童话世界的城堡中,学生学习起来也变得分外有劲了,学习园地、书法展览等板块因为有了瓦楞纸、模板纸画框的装饰以后变得更加美丽了,普通的粉笔盒被加上彩色纸黏土浮雕的画框以后,转身变成了一个艺术品……当然,装饰教室的时间都是放在课余,学生为了使自己小组制作的画框能别出心裁,小组成员一起商量、画草图、让老师提建议、再修改,最后共同协作给“承包区域”装饰上画框,教室在学生的装饰下变得生机勃勃,精彩纷呈。装饰教室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得到了启发,他们把“装饰画框”的技能运用到了自己的家里,用纸黏土浮雕制作相框,然后把照片放进去,特别富有艺术感,给自己的涂鸦作品加上衍纸画框挂在墙上,满满的立体感马上呈现……

巧妙利用学习环境让学生将学到的劳动技能为集体、为家庭服务,这样的劳动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活动策划能力、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劳动与技术》课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是十分富有意义的。

由于《劳动与技术》课一周只有一节,而且每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也比较少,对学生劳动技术素养的培养机会就相对少了一些,如果我们教师能够以教材为本找准课外延伸的衔接点并巧加利用,那么就会发现,可供学生学习的课外资源是有很多的。因此,一定要多研究教材,多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紧密结合教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劳动与技术》课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鹤涛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