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推出后,对数学教学模式及方法提出了全新要求,即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必要性

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科目,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和发展过程。为提升学生数学成绩,许多家长在课后还为其安排了辅导,孩子所承受的学习压力较大,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而“双减”政策的出台,就是为了缓解学生的课后作业及培优负担,但在减少作业负担的同时,要做到学生成绩不下滑,并且能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积极大胆地对教学模式及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做到提质增效。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针对性强   

在“双减”背景下要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教师首先就要做到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储备有限,且以形象思维为主,在理解数学课程中的几何等知识时存在较大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特点,保证所教的内容、方法等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相契合,以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长远规划   

要实现提质增效这一目标,需要教师进行长远的规划,明确不同阶段的教学重难点。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需要,或者只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还应当加强对学生学习质量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始终坚持将提质增效放在首位,努力做到让学生“吃饱”“吃好”的同时,还不能“过量”。

(三)多元有趣  

教师要摆脱传统机械、枯燥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可以从学生兴趣入手,创建高质量低负担的课堂教学环境。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富有趣味性、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四)适当分层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多关注学生间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法,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数学课堂上有所收获。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

(一)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明确教学重难点

为了使小学数学提质增效,教师首先要在备课环节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如提前分析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方法等,同时还应对班级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准备好教案、说课稿、教具等。教师应充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整合教学资源,积极学习有经验教师的方法,做到取长补短,备课时不能只简单考虑某一方面的问题,而应从整体出发,比如说面对一些突发性教学问题时应采取何种措施予以解决,灵活设计多元化的教学计划,以保证课堂教学高质量实施。以《认识钟表》为例,本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钟表的运行特点,并在生活中形成时间观念。要想在课堂上顺利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备课时除了常规教学内容设计之外,还应当设计专题训练和课堂游戏,以便更好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设置专题环节,灵活迁移课后任务

通过设置专题训练、课堂作业等,将原本需要在课下完成的任务迁移到课堂,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课后减负目的。教师结合作业内容,在课堂上设置不同类型的专题环节,让学生在校内完成作业,切实将减负落到实处。以《混合运算》为例,教师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等,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运算法则。

(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主体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切实提升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自己的讲解,还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不断丰富认知。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平台。比如可以尝试在课堂上实施“小先生制”,每周让2至3名学生轮流做一节课的“教师”。通过这类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教师的艰辛,促使他们在以后能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

(四)丰富教学内容,立足实践拓展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显然不能只围绕教材展开,还应进行适当的延伸,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以《长方体与正方体》为例,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他们分析在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它们的良好运用帮助人们解决了哪些问题?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以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知识。

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要想达到“双减”政策要求,实现提质增效目的,可以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及方法,使学生从传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青岛市经开第十一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