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发展水平,基本决定了国民的精神风貌、文明水准。如何让基础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成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肥沃土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精准定位,培养“四力”新人才

学校教学离不开考试,但决不能只为了考试。对标高校和社会所需要和渴望的人才,不难发现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在学生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对基础知识深入理解的能力;二是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这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三是自我管理能力;四是持续发展能力。评判我们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和学校成功与否,应该看所培养的学生五年、十年、二十年后为社会奉献了什么,是否能为国家、为世界撑起一片蓝天,因此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也是学校需要着重培养的关键能力。

二、“三个”对接,构建育人新机制

青岛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从构建良好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生态的角度出发,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看作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目的,把考试看作一种形式和手段。在佐藤学教授“学习共同体”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对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变革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的合作等方面进行系统思考,对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系统的整体生态进行重构,通过“研修共同体”“学伴共同体”“德育共同体”相互对接的三维立体管理模式,实现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无缝对接,统一在一个以“共同发展”为导向的有机体里,让学校成为一个集体智慧不断产生、不断裂变的“场”,形成“学科思政育人、德育共同体育心、学伴共同体育智、研修共同体育师”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择优发展、扬长发展相结合,为学生搭建合理、科学的智能结构。

三、“五育”并举,营造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新生态

我们常说要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想真正落实“五育”并举,必须要认清“五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德为根本、智为源泉、体为支撑、美为胸怀、劳为途径”。事实上,好的德育应该是鼓励崇高和慎独的精神追求,而不是强加规范;好的智育应该是发展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好的体育应该是培养锻炼良好体魄的习惯,而不是只为比赛;好的美育应该是为了怡情养性浸润人格,而不是附庸风雅;好的劳动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应该是树立尊重劳动热爱生活的品质,而不是流于形式。

青岛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以“适合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为核心,建构了“五育一体”校本课程体系。

德育方面的核心内容是“德育导师制”,即在“整体、合作、优化”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导师”身上,“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炼、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家校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的一种新模式。

智育方面,把“兴趣”“实践”“应用”“个性”等因素作为学校课程开发的关键,开设八大类校本课程,此外还增加“贯通式培养”“三轴一线”课程体系、人工智能课程等,激发学生不同的个性潜能,也为学生选择美好未来提供了指引。

体育方面,学校发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作用,以国际象棋、三人篮球、骑行等特色社团及俱乐部为载体,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同时,根据学生特长组建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网球、啦啦操、武术、棒球等10余个特色运动队,培养一批运动水平和文化水平“双高”的青少年运动员。他们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录取,构建了散点串联、中心辐辏的“蛛网式”学校体育活动体系。

美育方面,受钱学森先生大成智慧的启发,学校主张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独创了“音乐家演奏+科学家讲解”的形式揭示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奥秘,开辟了艺术形象思维启发科技创新的人才培养新途径。举办的首场中学版“艺术与科学的交汇”音乐会是一次理性逻辑与审美体验的碰撞。这种形式为基础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深化“五育”并举、探索美育和智育的融合提供了新的范例。

劳育方面,积极推进“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建设,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进行实践锻炼。学校成立了32个学生社团,“第二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机器人社团与青岛交通大学VEX机器人社团联合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解决问题、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同时,建立了一批“第三课堂”学习基地,包括农业劳动实践基地(秦岭国家植物园)、操作创新性劳动实践基地(青岛交通大学工程坊)、党史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和爱国主义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基地等,每年分批次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劳动实践与爱国主义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相结合,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理解劳动创造价值,涵养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未来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已经不单会比学习成绩,还会比学习力;不再是直线式培养路径,而应是多样化特色育人。适度宽松、严格到位的学习环境,多样化的育人方式,促使学校逐步完成了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从教给学生固定的学科知识转变为教给学生解决没有确定性、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的智慧,为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作者单位:青岛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