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中市体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紧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大局,坚持全市体育工作“1251”发展思路,大力实施竞技体育争先进位工程,深化体教融合、创新青训模式,完善赛事体系、培养后备人才,推动汉中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列,精彩圆满完成了省十七运会周期参赛目标,切实加快了体育强市建设步伐。

坚持“融”字当头,创新青训发展模式。近年来,汉中市将体教融合作为青少年体育发展核心要义,先后出台《汉中市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汉中市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建设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目标,深化青少年体育训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用、人才共享、体教双赢”的体育后备人才训练模式,健全完善遍及城乡、覆盖各项目、有成绩有输送的基层训练网点,全力构建更高水平的青少年训练体系。以汉中体校为例,省十七运会汉中体校运动健儿共夺得60余枚金牌,其中跳水、柔道项目取得省运会历史上首金;在整个省十七运会周期内,通过参加单招考试实现“大学梦”的体育特长生达70多名,实现了青少年体育发展和学业晋升“双丰收”。大力推行“省队市办、市队校办”发展思路,在汉设立全省水上、足球训练基地,与省级运动项目中心签订赛艇、女子垒球“省队市办”合作协议。在县区青少年体育发展上,各县区依托少儿体校将“一县一品”拓展延伸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汉台校园特色运动队、留坝足球特长班发展形势良好,南郑建立了体教大联盟、城固建立了“1+6”竞走训练联盟,勉县设立“校中校”实现学业与训练水平“双丰收”,走出了汉中青少年体育新形势下体教深度融合、互为依存、共赢发展的新路子。

优化项目布局,培育引进优秀人才。坚持整体发展与典型突出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不断优化市本级青少年项目布局布点,着力突出县区特色项目,在全市范围形成汉台游泳、南郑摔跤、城固竞走、勉县棒垒球、留坝足球等一批提名叫响的青少年体育品牌,形成了以汉中体校为龙头,县区特色项目百花齐放的青少年体育发展新格局。尤其以青少年足球发展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体教融合“留坝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推广普及,先后培养出师晓敏、邹梦瑶、赵欣悦、刘晓乐等一批拔尖人才并长期入选女足“国字号”集训队。坚持“引进”与“选材”相结合,出台《汉中市优秀体育人才引进办法》,引进举重、空手道、柔道、跳水等项目优秀年青教练员7名,全市累计注册运动员达6300多名、较“十三五”初期翻一番,为中省输送了100多名优秀队员,殷腊美、岗拉美多等运动员在全运会上为山东争金夺牌;累计开展“选星计划”2批次,先后向省体育局报送优秀人才383名,被省局纳入人才储备的49名,入选人数列全省第2位。

坚持以赛代练,有力提升竞技水平。坚持以省运会和省年度赛设项为标准,改革完善市级层面青少年赛事比赛项目,建立以市级综合运动会为核心,市年度青少年锦标赛为框架,县(区)域中小学生运动会为基础,学校运动会、阳光体育大会、校际联赛等为补充,形成“市-县-校”三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充分发挥“竞赛”杠杆作用,依托承办十四运会跆拳道及铁人三项赛、全国青少年皮划艇锦标赛等大型赛事,大幅提升汉中市竞技水平。特别是在2022年7-8月举行的省十七运会上,汉中体育代表团青少年组964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了全部28个比赛项目,共夺得金牌165.55枚、银牌150.45枚、铜牌170.6枚,金牌数列全省第3位,取得了自汉中市参加省运会以来的最佳成绩,被组委会授予“代表团贡献奖”,取得自汉中市组队参加省运会以来的最佳成绩,实现青少年竞赛成绩历史突破。代表团先后涌现出链球健将高瑾尧、竞走“五冠王”喇筱帆等一批优秀运动员,王亚岚、张素洋等5名教练员获评省十七运会“伯乐奖”。

来源:华商报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