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以轨道交通专业为特色专业代表,从学校和学生两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和学生求职择业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指导策略,以便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的就业率。

[关键词]就业指导 多元化 高职 轨道交通

课题:山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项目《“三教改革”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质量提升策略及实践研究》(项目编号: XY2014)。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特色行业逐渐兴盛起来,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都在不断攀升。在此背景之下,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也迎来了更多的发展和就业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高职院校要想更好地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就需要从就业指导和学生就业的现状出发,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和学生就业现状

1.学校方面

随着我国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已经逐步认识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同时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但是目前就新兴的轨道交通专业而言,其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工作的专业化和全程化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指导机构单一

高职院校很少设立专门的主管部门负责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安排,部分院校虽然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具体的岗位分配以及工作人员的数目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就业工作难以开展。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不强。就目前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两类问题。一是尽管能够搜集和发布相关就业信息,但是对学生长期职业生涯发展和规划的关注相对不足;二是由于就业指导从业人员数量少、专业性差,对学生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很难开展。

(2)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效果不理想

由于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都由专业课教师承担,专职人员相对较少。指导教师的专业程度不高,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个性化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目前,部分高职院校针对这些问题已经开始了相关的尝试,将专业课教师纳入就业指导的师资队伍内。但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还要指导学生就业,往往会出现分身乏术的问题,而就业指导教师相较于专业课教师而言,没有课时、薪酬以及职位提升等方面的政策倾斜,使得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因此难以深入开展。

(3)就业指导缺乏特色

随着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相较于以往有所提升,开设了一些公共课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但由于高职院校在开展相关课程的过程中,思想认识不够充分、教学形式不完善、教学内容不全面和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频频出现,导致许多就业指导课程脱离社会实际需要,无异于“闭门造车”,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还会导致高职院校口碑的下滑。

(4)就业指导信息化以及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

当前,高职院校为学生发布就业信息都是通过校园网站、就业报刊以及职业资源图书馆等平台,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就业信息发布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当在手机端创设相关的就业APP,向学生发布相关的招聘信息,使学生能够及时接收相关信息。创设就业APP不仅能够极大改善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的发布途径,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大数据的引入也能够更为有效地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2.学生方面

学生自身也是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过程中变数较大、影响最为直接的因素。高职学生在面临择业就业问题时往往会产生被动消极的态度,对自身性格、兴趣爱好以及能力情况的评估不到位,对于用人单位的情况也知之甚少。因此,对于学生在择业期不积极、不主动的情况,本文主要总结以下几点原因:

(1)自我定位不准确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轨道交通类专业得到了大力发展,招聘岗位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大多数轨道交通专业的学生缺乏对自身的理性分析和思考,容易产生盲目乐观的态度。部分学生在求职中会出现眼高手低的问题,认为当前社会对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自己一定会被相关企业录用,因此对于考试和面试的准备不够充分,甚至不用心制作简历,最终导致与心仪的企业失之交臂。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很少关注学校的就业信息,待业在家等着家人和学校给自己“安排工作”,如此态度导致学生的就业率不高。

(2)就业定位不准确,就业期望值过高

由于轨道交通专业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没有对就业形势和政策进行全面了解,在求职过程中对工作地点、薪资水平以及工作环境的要求都偏高。不同于大学生倾向于在大城市发展,大多数轨道交通专业的学生都倾向于离家近的工作地点,过早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限制。而且,当学生选择离家近的工作时,都会选国有企业或者是工资高待遇好的私企,对一些小规模的公司则根本不屑一顾。因此,过高的期望值就会产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导致部分学生错过合适的就业机会。

(3)就业心理矛盾

轨道交通专业的学生在入学时基本上就已经确定了职业方向和生涯规划目标,这个现实问题也使一些学生在就业中产生较为复杂的心理矛盾:一方面,轨道交通专业可能从一开始就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兴趣本就不高;另一方面则是轨道交通专业对口一线技术人员,无论工作内容还是工作环境都相对辛苦,要求学生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导致“有业不愿就”的现象频频出现;还有一个同样也是专业的问题,学生学习完相关技术后,基本不能胜任其他职业和其他领域的工作,如果不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就会产生无业可就的问题。因此,学生在面临就业时往往需要面对较为复杂的心理矛盾。

(4)身体素质不达标,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身体素质不达标是当前轨道交通专业的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产生的新问题。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和工作环境相对艰苦,轨道交通专业的大部分岗位都有上夜班和倒班的需要,因此对于从业人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要求都比较高。大部分企业在进入最终考核时都会将身体健康指标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依据,部分学生由于体能测试不合格而不能进入心仪的企业。就学生个人而言,由于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的优渥,自我意识较强,缺乏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进入工作岗位后,部分学生因为不能适应一线艰苦的环境和工作内容而过早出现了职业倦怠的问题。

(5)就业能力不足,缺乏相应的职业操守和法律意识

过于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相对忽视学生的素质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是当前高职院校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素质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和思想道德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缺乏导致学生的职业操守和法律意识都较为薄弱,这一点在学生择业时期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采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通过订单模式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及时到该企业工作,但部分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随意签约、毁约,导致学校的就业管理难度增加,学校的社会口碑下滑,影响企业的及时用人。在择业过程中失信于人,不仅对学生个人的信誉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也增加了校企之间沟通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难度。

以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例的就业指导策略

1.积极开展就业指导的科研建设,用科研成果指导就业

对于轨道交通类专业,高职院校要充分鼓励教师参与就业指导工作以及相关课题的申报研究,并建立专项校级、省级的课题申报和评审机制,促进广大师生积极投入到轨道交通专业的就业指导服务建设中,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推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科研建设还能够极大地促进轨道交通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用扎实的理论研究来指导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促进校园的校风建设。

2.积极借鉴相关就业指导经验,打造校企合作就业指导新策略

要提高就业指导服务,就必须加强本校与其他铁路学院之间的工作交流,在结合本校轨道交通专业建设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适当借鉴其他院校比较成功的就业指导经验。例如目前比较出名的“N+1”校企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为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创了新的服务途径和服务策略,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就业指导思想贯彻到底。加强企业和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与联系,推进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以共建共享、双向介入为主要原则,建立相关的教学活动和就业指导服务。

3.积极开辟学历提升路径,缓解就业压力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对轨道交通专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虽然轨道交通专业学生的就业定向从入学时就几乎是明确的,但是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发现,单一的就业路径和择业方式与社会的发展需求还是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部分高职院校积极开辟学历提升的路径,将学生的能力和学历充分结合,主要通过鉴定的方式为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作出评价。轨道交通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必须强调专业的特色发展,充分提高轨道交通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同时保证学生能力鉴定结果的真实可靠。除此之外,由于轨道交通专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的限制,女生就业较为困难,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培养过程中,有目的、有层次地进行培养,缓解轨道交通专业女生的就业压力。

4.关注学生就业心理,推进就业指导服务的个性化发展

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轨道交通专业的学生就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学生的心理变化也较为复杂。一方面,由于当前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导致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就业压力较小,在求职过程中盲目乐观,缺乏个人发展的动力目标;另一方面,由于该专业对性别有一定要求,女生的就业压力较大,容易产生就业焦虑等情绪。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演讲、宣传片、宣讲会等形式对学生的就业心态积极进行梳理引导。除此之外,就业指导中心还需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自身的发展目标,从而为学生树立就业自信。

参考文献:

[1]徐智深.高职院校多元化就业指导方式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1-4.

[2]王仲宙.高职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探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3]蔡美萍.试论高职多元化职业指导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2013(32):64-66.

[4]张娅.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D].青岛:青岛建筑科技大学,2008.

[5]陈淼芳.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的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6]韩娜娜.就业多元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转变研究[J].当代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9):162+164.

[7]张丽娜.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易晶怡:山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学院)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