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三个课堂”的阐释,我们的思政课在“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开发中好像欠缺了什么。认真研读“三个课堂”的内涵,对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山东省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深刻领会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厚植爱国情怀等诸多方面的精神要义,觉得思政教师在“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上还大有作为。

转变观念

树立“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同是德育阵地的理念

1.结合社团项目,挖掘德育因素,适时渗透德育

广大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作者都应树立“三全育人”思想。山东省思政课大练兵将学科思政纳入其中,也是为了突出“学科育人”以及在全省范围内快速形成“三全育人”模式。我们认为“第二课堂”是发展学生特长的场所,殊不知这些课堂中同样蕴含着德育因素。比如今年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系统在全国范围内以音乐的形式举行了800多场“音乐党史”系列活动演出,其中的德育因素不言而喻。体育自古就是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代名词。美育更是中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外显表达,加之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对学生品德的无声熏陶……因此,学校的社团指导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在校内场馆中培养兴趣爱好,还要时刻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使学校充满育人的氛围。

2.拓展校外实践基地,让“第三课堂”成为学生情感体验、内化素养、知情合一的有力助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现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感受地方文化资源的内容很多,比如在四年级下册“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这一单元的教学时,就可以结合本地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家乡自然环境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还比如学生在劳动实践基地通过参与掰玉米、晒玉米等,可以体会到田间地头劳作的艰辛,能更加懂得珍惜粮食、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学生们参观商州区北宽坪红色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基地时,看到简陋的陈设,他们深深感叹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生们在“第三课堂”上的体验是一种实实在在发生在心灵上的触动,是学校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有力补充和升华。

落实行动

为“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大思政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1. 统筹谋划“第二课堂”,让行走的思政课丰盈校园

开学初,教务处要将各社团活动、科技节、文化节、艺术节、节气等统筹谋划,审核各社团活动中的德育点,挖掘主题月活动中的德育元素。发挥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的育人氛围,通过宣传平台的推送,用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的道德发展,同时,在学校社团成果展示、教学能手大赛时将德育的渗透和落实列为一项重要的评分标准,促进学校思政育人大格局的形成。

2.长远规划“第三课堂”,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提升道德品质

由学校出面,争取当地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在劳动实践基地、民俗风情街与特产加工园等地建立实践基地,拓展德育课堂的空间,探索建构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思政大课堂,如组织学生走进商洛市博物馆、烈士陵园、纪念馆,开展队员寻访革命老兵等活动,促使他们养成为家乡美好的明天而奋斗的志向。

3.发挥思政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力,研发立足当地资源可实践的思政课程

首先,梳理现行统编教材,找到教材与地方文化的结合点,然后在这些结合点上开发系列德育课程,如田园体验课程,可以通过校外劳动基地和校内班级生物角,让学生学会使用农具,体验劳动的艰辛,担起角色的责任,享受劳动的快乐,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其次,还可以研发亲子远足项目,节假日鼓励有条件的家长带孩子远足,在美景中感受大自然的馈赠;组织学生到丹江湿地公园、棣花古镇……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形成生态保护意识。

总之,思政课教师及广大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作者要守好“真实、有效、高效”的“第一课堂”,打造灵动多彩的“第二课堂”,开发参与体验的“第三课堂”,发挥“三个课堂”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思政课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与时代的印记。

作者单位:山东省商洛市商州区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