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先生在《温儒敏论语文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三集)》中用很大章节来论述语文教学,对这部分内容我作了深入研读,试图通过这些文章来领会温先生语文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真谛,特别是在了解了语文教材的编写的体例、特点之后,必然要回归到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操实练中。我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要求中,“读”占据第一位


温先生说“读说听写”,“读”是最重要的,关乎学生在成长中甚至步入社会以后继续学习和接受熏陶的能力。因此他倡导开展“海量阅读”,提倡大量的课外阅读。容许有很多书可以“连滚带爬”地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持久的阅读兴趣。这个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就是,构建起“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而教读也就是精读,自读也就是略读,课外阅读则是整本书阅读。阅读教学中长期以来以精读、教师讲读为主,部编版教材引入略读课文单元,就是引导在精读之余,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阅读。不能全是老师牵着走,要让学生自己去试试水。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开展略读教学,是在教师完成阅读方法示范、阅读步骤之后,对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迁移、能力的检验。从精读到略读,从单篇阅读到整本书的阅读,构建起了完善的阅读体系,也是真正帮助孩子们会读书、读好书,让阅读成为一生的习惯的培养。那么如何作好略读教学呢?我想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充分理解为什么要进行“略读”教学

精读课中精讲精练为主的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兴趣和读书的兴趣。学生被教师程式化的教学设计牵着鼻子走,很难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很难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这也是造成很多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的原因,学生们不喜欢语文课,不喜欢阅读,课后的自觉读书就无从谈起。而略读课最主要的目的就在于解决这个问题,放手让学生们去读书,实践读书的方法,体验读书的乐趣,从而走上自觉的“海量阅读”之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发自内心的需要。

(二) 如何进行略读指导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略读教学单位,就是专门引导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略读方法,为开展自主阅读、整本书阅读打下基础。我想要落实好本单元的目标,要作好以下几点:

1.必要的略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方法的指导。略读教学单位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在单元教学中贯穿默读、跳读、扫读等方法的指导。《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方法中很重要的就是学会抓住段首句,快读提取文章信息;对文章重点句子进行深入阅读,如“双重的悲哀”“深重的苦心”等词句所在的段落,把握人物形象。既有略读,也有细读,结合起来很快就能掌握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以及他在待人、作文方面的风格。还有本文“写话”风格的主张和叶先生倡导的简明、通俗、质朴的文风暗暗契合。我在听课的过程中,本单元教学就看教师如何落实略读方法指导,也是看教师是否深入研读课标、教材,在教学之前做到教学目标清楚、明晰。否则再精彩的课堂也没有用。

2.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突出每课的特点和学习重点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修身正己”,选取了散文、小说、议论文和文言文多体裁的文章,来指导学生学习略读。那么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确定不同的阅读重点,教师略加指导,放手让学生去读、去体会,才是正确的教学姿态。同时,要注意处理好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整体感知,自主获取信息,查找问题,再进行重点词句赏析、感悟,精彩之处细细品读,就能快速、有效地完成单元的教学。

3.采用“1+X”方法,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结构

“1”即教材中的课文,“X”可以是同作者的文章,也可以是同类型、同话题的文章引入,也可是教材中、单元中课文的重新整合或若干篇课外阅读文章。学生通过学习一篇课文,可以快速学习更多文章,扩大阅读的范围和视野,对领会教材文章内容起到深化作用。学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时,可以让学生读叶圣陶先生的一些文学作品或关于略读的论述,也可以读张中行其他写人记事的散文,深化对作品主人公及作者的认识,丰富课外阅读。有的老师也将此文与《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进行对比阅读,推荐学生阅读《负暄琐话》中自己喜欢的篇目,也是非常好的。

通过教材中文章的精读教学、略读教学,最终走向整本书阅读,这是目前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最佳的路径。至于整本书阅读,没有那么多的技巧,学生已经通过教学掌握了必要的方法,读整本书只是正常的应用而已。教师主要在“导”,即引导学生读哪些书,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即可。核心在于放手让学生静静地读书,不宜过多干预,不要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地读书。

4.以有限的讲读引导学生走向无限的阅读空间

阅读教学最终在于让学生们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拓展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激活已学课文的教学价值,给予学生更为自主的阅读空间,逐步向个体阅读和自由阅读过渡,促进学生个性的真正发展。温先生说:“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牵住牛鼻子。”这个“牛鼻子”就是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多读书。所以,广大语文教师要以有限的讲读引导学生走向无限的阅读空间。

二、还原孩子们的语文生活,给他们自由阅读的空间

在中小学阶段,读书是获取精神和智力成长的主要营养源。注重阅读,将为学生的一生打好基色,如果学生们能在这个阶段建立起阅读兴趣,将会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受益一生。所以温先生说:“阅读是种生活方式,无论教科书,还是闲书,如果学生没有喜欢上读书,没有学会怎么读书,对未来终身学习的能力都是有所损害的。” 网络时代信息充斥,但这种阅读浮光掠影,思维碎片化、浅层化,学生过多接触画面和音响,反而会忽视文字,文字的感觉、语感的形成会受到很大干扰,也会造成思维能力的弱化。

还有一种,我们常常会强制学生读一些书,目的性太强的阅读,学生没有兴趣,就失去了该有的阅读空间。不如放手让学生们选择一些适合其年龄段、个人有兴趣的书来读。至于经典不是不读,而是慢慢读,不能求全责备。我非常认同温先生说的“尊重学生的语文生活”,读一些闲书又何妨,课外闲书的阅读交流、写博客、QQ聊天等,都关系到学生语文能力成长和语文兴趣、阅读习惯的养成。因此,尽可能地在语文和学生的“语文生活”之间疏通一条通道,让学生有选择,有自由度,给予尊重和必要的关照,那学生读书的兴趣、读书的习惯还用愁吗?

三、教师以身作则,让阅读成为良性的生活方式

教师要读书,语文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带头读书。我非常认同温先生提出的“读写能力培养是一种思维训练,也是习惯、品位和优雅的行为方式的学习”。写作是锻炼大脑的最好的方法,能使大脑更清晰、更有深度、更有创意。鲁迅作品为什么一直要读,就在于他作品的批判性和自己独立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批判精神和不随波逐流。教师不读理论性书籍,只是拼凑教学设计,缺乏对教材整体的认知和自己的教学主张,是很难把语文课上好,也很难提高自己的学养,很难成为名师的。提高学养,还得靠读书。主动做研究型的教师,就要培养专业兴趣和专业敏感,拓宽视野,不断更新知识。“教语文是要有心境的,要留有精神的自留地。”我会一直按照这样的要求来提醒自己,时时保持专业的敏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阅读,读语文教学典籍,读专业杂志,修炼内心与专业,走上研究型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者之路。

作者单位 青岛市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