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9日,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的师生们载歌载舞,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着一张张纯真的笑脸,该校副校长任康元的思绪回到了2019年的8月19日——那天是2022届高一新生入学报到第一天,学校插上彩旗、挂起横幅,热情欢迎由警车护送到校的学生。那些天的一幕幕场景,任康元历历在目……

五天前的2021年8月14日,对拉萨阿里高中教师李晨光而言,是个特别的日子。“两年前的今天,我离开妻女和原工作单位,来到雪域高原开启了援藏之旅……”

任康元、李晨光都是山东省第二批“组团式”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援藏团队中的一员。2019年7—8月,来自山东18个市县学校的20名援藏教师来到西藏,集中援助拉萨阿里高中。两年来,援藏教师们发扬“延安精神”和“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身为雪域高原的园丁,只为浇护格桑花开,培育阿里英才。

今年51岁的任康元,工作以来几乎没离开过山东省青岛中学。组织选派他援藏时,他清楚自己肩头的责任,但是,当目睹了持续一周的新生报到场面后,他对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援藏的意义和使命更加明晰了。

在报到现场,任康元问一位警察:“各县学生报到为啥还用警车护送?”警察回答:“这些孩子都是县上的人才,我们要保证他们的安全,平安送到学校。”那位警察的话说得任康元心头一振:眼前这些身形瘦弱的孩子,是阿里未来的希望!

拉萨阿里高中的学生全部住校,由于亲人不在身边,学生生病后只能找老师,因此,带学生到医院看病成了班主任的工作常态,为学生垫付医药费司空见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任康元多方奔走,最终与自治区第三医院达成协议:医院为学生看病挂号提供方便,学生不用交住院押金,出院时,医院和阿里医保办进行结算,个人账户资金由学校提供担保。援藏教师唐润弟说,就医“绿色通道”的建立,使生病学生能够及时得到医治,极大地降低了肺结核等传染病在校内传播的风险。

阿里地处边境,学生德育尤为重要。为了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该校策划建立了系列德育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阵地,设立德育室、禁毒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室、国防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室和心理咨询室,成立德育研究会、实行班主任职级制,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读本,带领学生到内地参加夏令营开阔眼界……这背后,凝结着任康元和同事们群策群力、倾心尽力的心血。

“由于农牧民家庭的学生居多,去年‘停课不停学’期间,很多学生为了上课,要走好几个小时才能找到有信号的地方。”任康元告诉记者,一次线上教学中,有个学生视频回答问题时,老师发现他整张脸上布满了冻疮,询问原因时,他难为情地用羊皮袄袖子挡住了脸。原来,有信号的地方距离他家步行需要四五个小时,早上他赶着牛群出门,在有信号的地方上完课,再赶着牛群回家。“阿里的春季,白天气温都在零下,坐在野外上课,脸上出现冻疮也就不难理解了……”任康元说,“每每想到这个,我就觉得我们援藏教师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任重道远。”

在日常工作中,李晨光发现,班里学生仅有的课外读物竟是一本《优秀作文大全》。“一个班只要有60本书,就可以保证每个学生同一时间人手一本,在班级内部流转,每个学生就可以读60本书……”李晨光说,“如果每个班都能有一个图书角,每学年班级之间图书互换,那么三年里每个学生就有机会阅读180本书,这一定对他们的学业和人生有帮助。”建设班级图书角的想法随即萌生。

2019年11月17日,第一个图书角在高一(1)班建立。李晨光发了一条朋友圈动态,很快,他收到了各地朋友捐赠的600余本图书。没过多久,高一年级8个班都有了图书角。渐渐地,一个更大的计划在李晨光心头萌生:将班级图书角组建成学校“晨光书屋”。

于是,向学校申请了大教室、借来了书架,又通过校领导筹集了1万册图书后,李晨光自费购置了图书管理软件、条码打印机和热敏纸,自学中图分类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图书编排规则,着手进行书籍的分类、编码和上架。历时两个月,“晨光书屋”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阅览。目前,书屋有近4万册藏书和可以同时容纳120人的阅览室,还有多媒体投影仪可供教师授课、组织读书活动。

“‘晨光书屋’的成立,既是物质援教又是智力援教的一次尝试。”李晨光说,希望这点“星星之火”能点燃一届届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即使将来我们离开了,它仍然能为书香校园建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没来之前,援藏教师王运涛、谢华利、王英,分别在2014年、2017年和2018年进藏旅游过,“世界屋脊”独特的自然景致和风土人情,给他们留下了美好记忆。于是,援藏通知一下来,他们就踊跃报名,并如愿成为援藏教师团队的一员。

“2018年的时候,我被公众号上一篇介绍我们长安本地援藏教师的人物报道吸引住了,这位同行的事迹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本来就对西藏充满向往的内心更加充满了期待。”王运涛说,彼时,他心中的那一团理想的火焰烧得格外热烈,没想到半年后机会就来了,“我非常幸运地成为了一名援藏教师,一踏上这片土地,我感觉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然而上了第一节数学课之后,我理想的火焰瞬间只剩下一点火星了……”那一节课,因为教学中涉及加减乘除运算,王运涛临时决定抽查乘法口诀,想着了解一下学情,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全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背不下来。

学生底子薄弱的现实也让谢华利一度有些气馁,但她很快认识到:藏区学生从小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决定了他们接受知识的程度,不能用评价内地学生的标准来衡量他们。于是,谢华利调整了教学思路和方法,从基础知识入手,循序渐进地讲授历史课。

王运涛也一样,他采取了两条措施调整课堂教学。第一,主动接近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王运涛利用课余时间走近学生,虚心请教他所不知道的风俗习惯;学生们则对他这个“外来客”充满了好奇,问东问西。一来二去,他们之间就变得越来越亲。第二,课堂上进行一些教学探索,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学到‘三角函数·正余弦系数’一节时,课后有个练习题是尝试测量不可到达建筑物的高度,于是,我想方设法从校外单位借来了测量设备,邀请专业人士来到课堂指导学生测量学校旁边山峰的高度。”王运涛说,如此一来,学生就知道了数学不只是一些数字和运算,它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周遭事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就越来越浓厚了。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总是要有一点境界的,人总是要不断奋斗的,人总是要有所奉献的——我愿意做这样的一个人。”这是山东省咸阳市武功县5702完全中学教师张卫军援藏申请中的一句话。

2016年8月13日,张卫军随同山东省第一批“组团式”援藏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团队抵达拉萨阿里高中。“当时学校的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完善,条件比较艰苦。”张卫军说,上班第一天他就和年级主任忙活到了午夜,“主任拉着我找了一家面馆,我们边吃边讨论年级组建事宜。”五年来,这位信息技术老师一边承担学科教学,一边负责智慧校园建设,忙并快乐着。

在拉萨阿里高中,像张卫军一样,杜红星、张立彬、李勇、刘崇娟等也都是连续参加了两批援藏的教师。谈及这种选择的初衷,今年已经50岁的杜红星只说了一句话:“对这里有感情了……”

带着感情来援藏,英语教师闫健的儿子却认为他爸爸“没感情”——2019年8月,闫健和在卫生系统工作的妻子,撇下刚刚中考完的儿子,踏上了援藏之路。两年来,上高中的孩子独自生活、学习,承受着同龄人少有的孤寂。“最近因为防疫要求,我轮休回不去,他就一气之下把我的微信拉黑了……”闫健说,他也想陪伴在即将升入高三的儿子身边,只是“责任在肩”,不能辜负了组织的信任。

寒来暑往,在拉萨阿里高中的三尺讲台上,山东援藏教师们牢记使命,不辞辛苦。张立彬感慨,当年春天冒雪在校园里栽下的树,如今已枝繁叶茂。“之前一直长势不好的大叶女贞,经过大家的精心管护,今年竟然开了花。”他说,“我想,只要我们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假以时日,他们终会成为阿里地区发展的有用之才、建设新西藏的骨干力量。”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