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福建永定南溪土楼沟的南江村,是3A级土楼景区。每逢周末,我回到南江老家,看到老屋下的老物件——中药橱柜时,就能勾起万千思绪。我久久凝视,思忖发生在中药橱柜上的家训故事。微风吹来,一股中药味道飘了过来,我下意识地吸了一口气,沁入心脾,仿佛立德树人的家训故事就从这儿流淌出来……

父亲的言传身教

我家是祖传的中医世家,祖上开了间“好生堂”诊所药铺,取意为“上天有好生之德”。父亲年轻时承祖业,先在一所乡卫生院工作,退休后在家中悬壶济世,继续发挥余热。他是小有名气的老中医,也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虽然他辞世已经两年多了,可父亲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父亲生前的为人处世口碑甚好,医德高尚。我清楚地记得他每次把中药材进回来,都要先漂洗一次,把沾在药材上的泥尘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挑出杂质再晒干。该切片切段的一定切得厚薄均匀、长短一致,该用黄酒泡的一定用黄酒泡,该炒制的一定遵古法炒制,丝毫马虎不得。若得空闲时,父亲常常都要把整层中药抽屉拿到太阳底下暴晒,以免发霉变质。对于我们家卖出去的中药,他时常对我说:“中药一定要弄干净,将心比心,要自己能够喝得下啊!”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这简单的道理,这朴素的标准,影响了我的教学生涯。

父亲虽不懂教书,但他在医学上精益求精,深知《黄帝内经》中医者有“上工”“中工”“下工”之分,所以他希望我对工作认真负责,争取做“上工”,无愧于“先生”这一称谓。为此,师范毕业那年暑假,我就收到了父亲买来的《古文观止》《现代汉语词典》《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等他认为对教学有用的书。父亲还意味深长地说:“老师一定要饱读诗书,勤翻词典,不能读‘白字’,要教出‘名’,要做学问上的高人啊!”

传承家训争做名师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初为人师的我暗暗立下了一个高远的人生目标——立德树人做名师。那时的我,初出茅庐,满腔热情,根本不知道“做名师”的想法是多么天真。唯一清晰的是,在父亲言传身教的鼓励和影响下,我也要像他那样,做一个有爱心、勤奋敬业的好教师。1988年7月,我从龙岩师范毕业,分配到永定湖坑中心小学任教语文学科,还兼任班主任。我谨遵父亲的教诲,爱生敬业,努力做好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每一项工作,力求完美。终不负父亲的期望,所任教班级的语文成绩,在全乡评比总是名列前茅。我勤奋务实的工作态度深得领导认可、家长点赞、学生喜欢,而且我还长期担任毕业班的老师,多次被评为县乡两级的“先进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作者”。此后,我自觉把家训转变为教风,为学生着想,心中有“爱”,在教学上精益求精,追求遇见更好的自己,教学上风生水起,我先后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

面对周围同事安于现状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现实,甚至有时还会冷嘲热讽,我彷徨迷茫。可是,我并不想就此沉沦,不满足于此,不管他人如何,只要自己勤奋努力工作,要做最好的自己,争做名师一直激励着我前行。我牢记父亲的教诲,绞尽脑汁寻找教学与个人成长的资源。认认真真教书,扎扎实实研究,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2008年7月,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给我的教学带来了重大转机。这十几年来,我不忘初心,情系土楼,一直致力于客家土楼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校本研究,热衷做一个传播客家土楼文化的“四有”乡村好教师。教学中,我巧妙地引入“客家土楼元素”,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主持完成市区级课题研究5项,发表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等110多篇,指导学生发表作文600多篇,指导学生参加高规格作文大赛获奖200多次,同时自己的职称晋升“小中高”,荣获“龙岩市第一批名师”称号,还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土楼特色,可谓是硕果累累。

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理想,2018年秋,我主动申请调到5A级景区——福建永定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的洪川小学任教。从家乡南江到洪川小学,从3A景区到5A景区,我往返于家校之间,行走在土楼景区的小路上,这不仅是一个人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行走,还是立德树人的家训故事在土楼中的传承、延续……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