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蔺治萍,中学正高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山东省数学特级教师、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教学名师、延安大学兼职教授。现任教于延安中学。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是我从教以来坚守的信念,回顾自己走过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历程,难忘各类平台的助推、良师益友的帮助,我在一路奋斗中收获一路的快乐。

没有爱,就没有山东智顷数位学习

1980年,我高中毕业,虽然是全年级的尖子生,但因为农家孩子急于跳出农门,选择了考中专,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被延安师范录取,极不情愿地成为一名师范生。198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吴起县一所乡镇中学,开启了我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生涯。

当时虽然心情有些落寞,但精力充沛、年轻气盛的我,仍然选择积极地工作。记得第一次上课,没有教学大纲、没有师傅引领、没有教学经验,凭着自己的理解,拿着一本书、一个教案就走上了讲台。开始我上课讲得并不顺畅,但学生们却很给力,全神贯注地听讲,争着抢着发言,我的教学热情便被学生调动起来了。

一周下来,我喜欢上了这个“欢声笑语”的课堂,也享受着孩子们黏着我问这问那的快乐,这是我爱上教师这一职业的开始,也是我暗下决心要好好工作,让知识改变这些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们命运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初心。这种初心、这种使命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强烈,以学校为家是我当时的工作状态。

一年半后,我的付出有了回报,我在学生、家长、学校的一片赞扬声中,被评为吴起县优秀教师,并且在全县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作大会作经验交流,也因此被调入吴起县中学。

1984年7月我考入延安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学院数学系离职进修,当时由于延安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学院师资匮乏,我们的授课老师全部来自北京工业学院,他们中有知名的老教授、年富力强的博士、回国不久的留学生,他们的博学敬业,对学生的关爱与教学智慧,深深地影响了我。这段学习经历,让我收获了丰厚的知识,更有感于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及育人智慧。“一个好的老师胜过万卷书”,我爱上了数学,爱上了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也立志做一名像我的老师一样,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自我觉醒是改变的开始

1988年我调入延长县中学,当时延长县中学高中数学组教师全是本科毕业,身为专科生的我没有机会带高中的数学课,学校给我分配了初一两个班的数学课。一学期后我被调整到高一,半年后又因为高三一名数学老师调走,学校通知我去接任。高三这两个班原来的带课老师是延长中学数学教研组长,是学校最好的数学教师,学生听说要换老师,组团找校长抗议。

自己的本领不足、同行的质疑、学生的不待见,面对这样的尴尬困境,怎么办?进还是退?挫折既是挑战也是考验。当时正值暑假,我开始了“恶补”,30多天通读了高中数学所有教材,阅读了几十本人大白皮复印资料,写完了五个笔记本。开学一个月的授课,学生由开始不打招呼逃课到静下心来听课,从不屑、质疑到“教授级老师”的评价,我摆脱了尴尬的磨合期,赢得了学生、家长、领导的认可。接着又连续九年完成了高三数学课教学任务,完成了从站住讲台到站好讲台、从一片质疑声到小有名气的转变。

学生给我写信说:“老师,您的课让我茅塞顿开,让我豁然开朗,让我不再恐惧数学。”学生的认可是对我最高的奖赏,也促使我努力去做更好的自己。1989年我再次选择去山东师范大学进修,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本科文凭,终于成了一名学历达标的高中数学教师。

2000年6月我有幸调入延安中学。延安中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学,有着光辉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办学理念,名师云集、成绩耀眼。同行们无私奉献的职业品德、良好的专业素养、同伴互助的氛围、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让我敬佩,也让我一刻都不敢懈怠。

记得进校后第一周新教师的汇报课,自我感觉良好的课,让眼里不揉沙子的同行评出了一堆的毛病。压力产生动力,我给自己定了“三点”工作计划:读专业书,让自己的知识厚实一点;读一些闲书,让自己的见识广一点;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的成绩好一点。我每天早上6点半去学校,备课、听课、批改作业、辅导,晚上回家看书学习,一学期下来,我的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平均分全年级第一,评教满分。

2003年学校办了第一届火箭班,我被选中成为火箭班的数学老师,学校的重托、家长的期望,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卓越的学生,需要卓越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卓越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需要优质师资。火箭班学生不缺勤奋、不缺好的学习习惯,也不缺冲击难题的基本功,但挑战高分不完全取决于下了多大的功、刷了多少题,核心在于对学科内容的深度领悟、简明系统的解题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纳新方法、融合新理念,有高屋建瓴“一桶水”的功力,有深入浅出润物无声的智慧。

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我的努力让我总结出了一些新方法,逐渐有了自己的教学观点,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有了自己的教学主张。我的感悟是: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成功往往是逼出来的,逼准了方向,逼明了目标,逼快了行动。

加强学习是解决“本领恐慌”的唯一途径

信息时代,面对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理念的更新迭代、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知识内容的快速更新、教学方式手段的变化,使得教师出现职业、角色、成长等方面本领不足的恐慌,而克服本领恐慌唯一的出路在于学习。连年的火箭班教学,迫使我要站在更高的层面,寻求高站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难题上有所突破。我订阅了多种数学专业刊物、购买了数学专著,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但仅仅停留在自我经验的层面,缺少理论的积淀。

2012年我成为高考命题专家组成员,高校专家深厚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让我佩服,也拓展了我的视野。罗增儒老师的渊博学识,刘三阳老师的精深通透,董安国老师的聪慧睿智,刘哲老师矫题的功夫,等等。与这么多智者为伍,我要努力让自己也成为智者。那几年我不但要承担火箭班数学课教学,还先后兼任了教研组长、教学副主任、学科教研室主任、工会副主席等工作。任务繁重,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各种杂务排着队等着你去干,但我时刻提醒自己,课比天大,再忙也要把课上好,再没时间也需读书“充电”。几年下来,我实现了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也从命题组的一名新人成长为骨干成员。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专业成长没有捷径,唯有学习。2015年,山东省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启动,我成为首批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与省内名师的近距离接触,更加清楚了自己的短板。组建团队后,我开始了新一轮的奋斗。听专家报告、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外出研修等,边学习、边思考、边总结、边实践,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奋斗目标:“会讲课、会讲座、会写作”。近5年,我外出讲座50多场次,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主持研究了2个课题,编写了2本学术专著,1项教学成果获山东省基础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成果一等奖。

没有研究的课堂是肤浅的,没有课堂的研究是残缺的

钱伟长先生说:“你不上课,就不是个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没有灵魂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

我的教学观点是什么?怎样的教学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冯恩洪教授曾指出教学方法没有最好,适合就好。在县中工作的12年,因为学生基础弱,高三复习课我主要采用了题型教学法和编码复习法。题型教学法,多题一解,多题归一,形成规律,一招制胜,帮助基础弱的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编码复习法,将概念、公式、定理、题型、方法数字化,穿串结网,帮助学生从杂乱中掌握核心知识,学习目标更清晰。

进入延安中学后,学生基础好,思维活跃,能力的培养、素养的提升成为主要目标。我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唤醒学生的探究意识,构建深度学习课堂;采用“交流生成式”教学法,构建合作对话的课堂,培养学生同伴互助、结网总结的学习习惯。我在思考、研究、实践中总结提炼,形成了“深入浅出”“厚薄转化”“从直观开始”“管中窥豹”等教学观点和策略,总结出了“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十大途径”,出版了《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学术专著,提高了学术水平和研究力,也提高了课堂品位。

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2014年12月、2015年1月,我作为主持人的省劳模创新工作室、省名师工作室分别创建。工作室以“队伍培养、教学研究、辐射带动”为抓手开展工作。5年来,大家为了共同的理想,相互支持,合力奋斗,成长了一些人,出了一批成果,也形成了一个有辐射引领力的名师团队。

工作室成员由最初的8个人发展壮大为现在的21人,进入省三类骨干体系人数由原来的4人发展到现在的15人,其中3人成为正高级教师,3人成为特级教师,有2个省规划课题结题,撰写了1本专著、公开发表30多篇论文,其中有7篇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录制了50多节微课,10节专题讲座在媒体播出,4套高考模拟题在《学习报》发表,1项教学成果获山东省基础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段一等奖。团队成员外出讲座70多场次,足迹遍布北京、山东、河南及山东多地,捐助学术刊物、学术专著1000多册,辐射带动了多位教师实现专业成长,使工作室真正成为“教学研究的集散地,名师成长的孵化器”。

回望来路,作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战线从教近四十年的一名老兵,我想说:“坚守三尺讲台,我无怨无悔!”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