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和张勇杰名师工作室共同举办的跨区域“聚焦目标设置优化课堂教学”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与省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刘波文老师同课异构四年级上册《麻雀》一课。从拿到课题备课、磨课到最后的展示课,仰取俯拾,收获颇丰。

学习参照,四次修改打磨

《麻雀》是四年级习作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虽然全文不足四百字,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我在拿到《麻雀》这一课之后,学习了蒋军晶名家课,也在“学习强国”里搜到了《麻雀》的微课,以及慕课里的录播课,阅读了教学参考和《鼎尖教案》。在初期准备的过程中,我围绕课文的主要情感“母爱”进行备课。第一次试课,我把四年级的课文内容在三年级试讲,结果整节课我都忙于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新词、读课文,根本没有时间进行课文内容分析。第二天,张老师来我们学校视导工作,我就在试过课的三年级完成我之前的备课,张老师在课后给我提的意见是:课时目标不清、内容太多。接下来我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确定了我要上的第一课时。

再修改之后我第三次试讲第一课时,这次课堂气氛明显好于前两次,内容也按计划完成,但总感觉课堂欠缺点什么。课后闫校长建议:第一课时太简单,内容偏少。于是我又反复琢磨,再次修改设计,添加了字理识字和写字环节。

于是就有了教学设计第四稿。我先以猎狗和麻雀相遇的图片直接导入新课;再分别出示三组词语:一组是小麻雀的,一组是猎狗的,一组是老麻雀的;由读新词到读句子,再到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角色,很快梳理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探讨学生的感受,从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认识语文,教后反思提升

这次同课异构教学《麻雀》,备课、修改、展示的整个过程,使我对上好一节语文课有了更深的认识。

明确要求,充分备课。要教好语文课,拿到一篇课文时,首先要抓住整个单元的语文训练要素,围绕单元训练点全方位搜集资料,充分备课;其次明白用本课材料要向学生教什么,分几课时,依据教学梯度如何划分课时。一篇课文一般而言两课时完成,四次磨课让我意识到: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生字新词,读正确、读通顺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即可;第二课时聚焦关键段落,品读课文语言特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一节课预设的内容不能贪多,否则会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目标取舍,循序渐进。课后研讨环节,大家指出我的课堂层次感和梯度性有待调整,我也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学应该是由字到词再到句段,而我将“巢”字的写法穿插在小麻雀的语句之后,将横撇捺有交点的5个字、带“左点”“右点”的字穿插在体会“三个角色”把握课文内容之后,扰乱了整节课的顺序。课后思考,若当时板书课题——麻雀后,即刻引导学生认识“雀”,在教学“巢里”时就讲解“巢”字,或者在田字格直接书写,问学生这个字书写该注意哪些方面。后面关于写字的两个注意点删掉,留出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读课文,分析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会更流畅,教学目标会更集中。

关注学情,以学定教。经常听有经验的教师说备课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学定教。这次试讲中,我借用三年级学生试上《麻雀》,学生课文读得结巴,思维水平不到位,导致课堂无法顺利推进。展示课那天我对学情基础评估不到位,课堂不能灵活删减教学环节,一味按自己的设计推进,如引导孩子发现“左点”和“右点”的书写区别,对学生书写基础考虑不周,引导不到位,浪费了较多时间,效果还不佳。

自主学习,提升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如今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是一条河,甚至是江海。不论是语文基础知识、文学、文化素养,还是教学技能都需要教师沉下身子学习修炼。如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娴熟的多媒体操控运用,语文知识、文学素养等。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边教边学,边学边思。正如于漪老师所说: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今后我要认认真真读书,踏踏实实学教书。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