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达明天,现在就要启程。

带着梦想,勇敢地走向未来的旅程。

                                         ——题记

常秋梅,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校本研修先进个人,山东省中小学教育技术教师培训专家,山东省第六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榆林市课改名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封面人物,曾获山东省义务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段优质课展评一等奖。现为山东省榆林市高新区教研室负责人。

村小讲台上练就十八般武艺

1996年,我从绥德师范毕业,被分配到榆阳区的一所乡村小学任教。那时,我所在的学校实行“包班制”,就是一个人既要当一个班的班主任,还要承担这个班所有学科的教学任务,没有伙伴可商量,没有示范课样板可借鉴,初上讲台的我,却要独挑全科,真是压力“山大”。

看着眼前这群目光清澈、笑容天真的孩子们,我将压力变成了动力,凭着一股不怕苦、不嫌累和不认输的劲头,我还真从a、o、e无缝对接到了do、re、mi。为上好语文、数学课,我查阅资料,提前备课,制作教具,设计游戏,并充分发挥自己普通话的优势让课堂书声琅琅,笑声不断;音乐课上,我除了教学生唱课本歌曲,还根据当时电视节目的播放情况,穿插《蓝精灵》《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动画片主题曲来活跃课堂气氛,这一招对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非常有效,要知道,在学生心里一直认为,看到动画片就能唱出主题曲,真的特别牛气;上美术课前,我会反复练习范画,构图、线条、色彩,一定要保证在课堂上作示范时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体育课上,我亲自作示范,讲要领,而且力求将专业术语通俗化、儿童化,孩子们听得懂,看得清,自然就上得有滋有味……农村小学,虽然没有人经常检查督促,可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将各类课程开足开齐,做到上每一节课都胸有成竹,每一个孩子都心中有数。

一年下来,这教师的“十八般武艺”,我居然都操练得有模有样。俗话说得好,“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这身拿得出手的“武艺”成为我后来专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当师范生,我可能糊里糊涂,可当老师,我却明明白白,只有练就过硬的基本功,才能成为孩子们眼中的英雄,才能在教学中拥有自信的底气。

在课堂上努力绽放

真正让我爱上语文,确定走语文教学的专业成长之路,源于乡上的一次公开课展示。2001年5月,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局组织“送教下乡”活动,要求乡上推荐一位青年教师参与课堂教学展示。也许是天道酬勤,也许是有命运之神垂青,没想到这项光荣的任务居然落在了我的肩上。接到通知,我虽然有些惶恐,但还是欣然接受了这次挑战。在前辈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废寝忘食地开始了备课、试教、修改、再试教、再修改的磨课流程。稿纸写了一页又一页,笔芯换了一个又一个,教案改了一遍又一遍。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展示课《雪地里的小画家》,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流程设计巧,课堂组织活,教学效果好。”“教学素质很好,是一位当教师的好料子!”那一句句表扬,点燃了我要当好语文教师的小火苗。

我的课结束后,由区上派来的薛馨梅老师上示范课《海底世界》。听了薛老师的课,让我顿感汗颜,我在想:薛老师的教学语言是那样充满魅力,我行吗?薛老师展示出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有吗?薛老师的举手投足、言语体态都彰显着丰富的人文情怀,我具备吗?也就是这次“送教下乡”活动,让我懂得了只有见到更优秀的榜样才能激发自己的内在潜力,只有站在更广阔的天地才能清楚地展望远方。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我语文专业发展规划的种子萌芽了,走上了一条不断自我完善之路。从此,踏着朝阳,我激情澎湃地吟诵唐诗宋词,字正腔圆地诵读美文佳篇,渐渐地,我的朗读有感染力了,自信心在不断增强;伴着灯光,我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名著,结识了苏霍姆林斯基,拜访了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家叶圣陶、于漪,与小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贾志敏、李吉林、窦桂梅对话,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最高境界。一天天的挑灯夜战、静心阅读使我快速成长,一次次的赛教展示、公开示范使我愈发自信。就这样,我从村小讲到乡镇,又从乡镇讲到区里,讲到市上,头上的光环也从“乡镇教学能手”变为“区级教学能手”、“市级教学能手”。

成长路上不停歇

也许是强烈的成长愿望给我带来了转机。2008年,同校姐姐说区教研室公开招聘教研员,我查阅了招聘公告,招聘程序有笔试、演讲、上课、说课、答辩五个环节。教研员可是“专家”,是“教师的老师”,我行吗?思考再三,我决定挑战自己,向新的岗位冲刺。想法一公开,身边炸了锅,朋友、家人劝我不要瞎折腾,费神、费力、费脑子,参与竞聘的过程简直就是自虐,万一落榜那更是自找难堪……可我觉得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但要有当局者的智慧,还需要有旁观者的清醒,我希望自己能够感受语文课堂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说干就干,“30+”的我克服各种干扰,又一次埋入了书山报海。竞聘结果皆大欢喜,但最让我享受的是参与竞聘的整个过程。阅读的每一本书,摘抄的每一篇笔记,撰写的每一份反思,思考的每一个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现象都悄悄地激励着我,滋养着我,改变着我。这一次的策顽磨钝,笃信好学,让我成功转型为行走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教研探索者,从此,我开始了深入课堂、研究语文、教学示范、指导教师的教研工作,这样的岗位我热爱且爱得深沉。

2011年,省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厅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启动,停止了10年的山东省教学能手评选终于恢复了,看到这个消息时,我心中窃喜、激动,“省教学能手”可是我20岁时的梦想啊!这时,爱人给我泼凉水,“教研员参加什么教学比赛,指导老师的人如果参赛落选,今后如何面对基层教师呢?”然而,三年的教研工作已使我认识到了“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一位教研员如果离开了课堂,不再登讲台,那么他的研究也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源于对梦想的追求,源于对语文教学与研究的执着,我决定参与竞赛,再次迎接挑战。此次参与遴选的是区内累积了十年的各路精英,要想冲出重围,脱颖而出,谈何容易?于是,我又一次开始了“炼狱”般的备赛,从区上遴选到市上比赛,我品尝了苦辣酸甜。说实话,像我这样的年龄且已离开一线教学四年的教研员参赛,并不占优势,所以我已做好了心理准备:重在参与,感受过程比追求结果更重要。或许是因为状态轻松的缘故吧,我又一次得到上天的眷顾,顺利取得了“山东省教学能手”称号。

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

人生就像登山,每上一级台阶都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2014年,我被公开选调至榆林高新区教研室,一年后担任了区教研室副主任。高新区的教师虽普遍年轻,但基础学历高、工作热情高,作为一名区教研工作的“领头雁”,如何带领这一批有志向、有梦想的年轻人快速成长发展呢?2015年,在局领导的支持下,我在区内率先成立了14个“学科中心教研组”,制定出台了中心教研组活动细则,打破了学校条块分割和学制籓篱,让教师在“学校人”与“学科人”之间自由切换,所有高新区教师既可汲取本校前辈经验,又可借鉴外校学科资源,活动形式和效果得到了一线教师的普遍好评。

2019年,当我被确定为山东省第六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后,我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工作坊,将区内的语文中心教研组工作和自己的“学带工作坊”工作深度融合,既做好自身专业提升,又带好青年教师成长。一年来,我经常组织开展一些接地气、有实效的教研活动,比如教学设计研讨沙龙、线上学习经验分享、课题研究进展汇报、教学竞赛磨课指导、导师见面会、好书品读会……这些活动常常会成为新老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人思想碰撞、感情升温和能力提升的有效平台。在工作坊,年轻教师听着我们的故事和经历,我们听着年轻教师的欣喜和牢骚,自由轻松的工作坊活动俨然成了青年教师调整工作状态的加油站;海阔天空的坊内对话,悄然成为鼓励青年教师乐观面对挑战,勇敢克服困难的能量场。

几年来,我带着一群年轻人逐梦奔跑,大家同频共振,抬头有清晰的方向,低头有坚实的脚步,一位位优秀的年轻教师在工作坊、在中心教研组的平台上迅速成长,绚丽绽放。最近三年,在高新区的中小学、教育技术中便有28名教师取得了省级教学能手称号,其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有9名。

回望来时路,整装再出发。经历了曲折的探索,风雨的磨砺,不求自己闪耀多少光华,只愿我的付出能为一线教师成长奉献一份力量。我很喜欢佩内洛普·菲兹杰拉德在《离岸》中说过的一句话:你学过的每一样东西,你遭受的每一次苦难,都会在你一生中的某个时刻派上用场。所以,非常感谢那个一直努力拼搏的自己。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