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到外地分享校本教研经验时,有位年轻的L老师私下跟我说:“我们学校也开展了不少教研活动,但我感觉对年轻教师帮助不大。有时还挺无聊的。”还有一个C老师也感叹地说:“等我老了,我就不用上公开课了。”

“为什么会无聊呢?”我想先听听L老师的看法。“因为很多时候,都是邀请的专家或老教师在滔滔不绝,侃侃而谈,而我们年轻教师都是‘只能听不能说’,您不觉得很无聊吗?”“那你觉得怎样才不无聊呢?”我追问道。“我觉得嘛,应该给年轻教师多点发言的机会,能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去……”L老师稍作思考后说。而C老师之所以期待自己“变老”,是因为学校允许40周岁以上老师可以享受“不用上公开课,不用写详细教案,不要求做课题和写论文”等“福利”。

听L老师这么一说,我似乎明白了她的无聊与寂寞,原来是教研权利被剥夺,被忽视,被冷落。这实质上是教师教研主体意识的一种觉醒,是对主动参与教研的一种诉求,是对群体中平等地位的一种渴望,是一种对“霸权教研”的厌倦和对“平等教研”的向往。然而,在某些学校的日常校本教研中,专家、学校领导或资深教师过多的话语权无疑会挤占年轻教师的发言权。久而久之,年轻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就会减弱,即使有不同的见解也碍于默认的资历排序而不敢声张。更有甚者,或已习惯于听从所谓权威的论断,没有形成自己独立之思想和自由之精神,就难以创造原创性的成果。试问,戴着镣铐的舞者怎能跳出韵味与新意?

在我看来,好的校本教研应摒弃话语霸权,注重营造自由、平等和宽松的氛围,调动每一个教师的教研激情,发挥各自在教研团队中应有的作用,让他们都能各抒己见、各显神通,从而使彼此都能收获参与感、归属感和荣誉感,进而在校本教研中相遇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培育更好的学生。年轻教师无疑是校本教研的中坚力量,特别是他们的工作拼劲、研究激情和创新意识,能给校本教研带来无限的可能和创意,如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1岁,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老教师不但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教学经验和人生阅历,而且思想成熟、做事沉稳、考虑周全,这些于学校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发展、课程改革和青年教师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力量。所以,校本教研不仅不能把老教师“排除”在外,也不能以“福利”形式授之以特权,还应鼓励他们参加校本教研。否则,就容易误导教师校本教研的价值取向。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