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王君的青春语文还是董一菲的诗意语文,无论是黄厚江的本色语文还是肖培东的浅浅地教语文,这些名师都以自己对语文的独特理解对文本进行解读,让语文之花在教学的天地里灿然绽放。

我时常纠结于跟谁学的问题继而转为如何学得他们的精髓。那些骨子里为语文而生的名师总是自带光芒,让我们这些小花小草黯然失色、自惭形秽。读的书多了突然悟透了一句话:用一生来备好一节课!

是呀,知识是常教常新的。一个一直读书的老师思想总是不断变化的。一个渴望进步的老师总是会有新的见解。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同一篇文章同一读者在不同时间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当你沉浸在阅读中,当你不断思考时,智慧的火花才有可能不断闪现。站在名师的肩膀上固然可以看得很远,但你得先有资格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才行。与其一直邯郸学步,学其皮毛,不如取其精髓,从内而生,自研自修自悟,广读书深思考。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以学生为基础,改进教法,扎实基本功。说到底,一堂课设计引导的好坏,还是与教师的基本功密不可分。

自从书架上添了许多书籍后,我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忙碌,忙碌的背后是日渐充实的自己和不断丰盈的灵魂。

我依然喜欢听王君老师的课,追随肖培东老师的身影,但我也爱上了蒙曼、王菘舟等名师。倾听不同的声音,感受思想的激荡。才明白有思想的语言是何等的魅力四射。蒙曼老师带我走入大唐王朝,又教我品唐诗。

以前准备公开课,我总是要在网上查几天资料、课件,杂糅成自己的。忙得焦头烂额,效果却不佳,身心俱疲。现在上公开课,我不急不躁,只在头脑里不断构思,灵光闪现时只需把思想变成铅字,自信满满,游刃有余。

我知道我离名师的距离还差得很远,但明显感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这一切,都是长期阅读和思考的结果。虽然,我没有完整地读完一部教学著作,但每一本书里那一两句引我深思的话也给了我足够深刻的影响。我喜欢勾画圈点,喜欢批注点评,喜欢把喜欢的话语摘抄下来。一本厚厚的书渐渐变薄,内化在我心里的或许只有一句话、几个字。但这就够了,留在心底的一定是最重要的。

生活呀,一直向前。时光呀,一去不复返。草枯了又黄,人老了却无法再青春。所以,中年的我呀,只想踏踏实实徜徉在语文的乐园里,做一个不知疲倦的语文人。

责任编辑:尘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