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家”的含义,这是人类最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人们对“家”的精神依恋,或许远远超出了身体栖息的需求。

人的成长历程,其家的意义大于天。拿小孩子来说,他们对家的眷恋更加强烈。别看他们对有些事情认识不到或意识不到,但他们内心能够体味得到或感受得到。他们感知到的幸福,虽然语言难于表达出来,但他们欢欣的表情会告诉他们的父母。爸妈在,家就在,孩子们就快乐无比,即使苦难相随,就算家徒四壁。

家,是具体的,亲近的,柔软的。它的窗棂已经很老,椽头已糟朽,瓦垄已塌陷,那神态像极了佝偻苍老的母亲,但儿不嫌母丑。

家,其实就是一处心灵的住所,是父辈或祖辈拿出了他们大半生的积蓄和血汗营建的房子。有了它,一家人便得以安生。日后家庭里的每一个生命都在这里慢慢成长。它默默地遵守着承诺,使每一个幼小的心灵得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早年,尽管北方的冬日异常寒冷,屋内的水缸、脸盆、玻璃窗上到处结冰,夜晚身体被冻得蜷缩一团,时常做些被冻醒的梦,那也让你感觉到家的温暖。有了家就不至于风雨飘摇。任何事情也抵消不掉家带给我们的恩泽。家的内涵深沉而厚朴,轮廓清晰,院墙以外的事情与之无关,只有家才是重中之重。家人都紧紧围绕这一重要核心,选择他们该去做的和喜欢做的事情,年复一年,日出日落,勤勉劳作,日子过得简约明快。

家所在的方向是明朗的,家的方位永远不会迷失,无论刮风下雨,电闪雷鸣,还是大雪封山,浓雾弥漫,不管有多大干扰,那个地方始终清晰明了。

坐落在京西北太行山余脉的西峰山村,是我的老家。果香树茂,蜂吟蝶舞。这个三面环山的村庄从来没让我放下过对它的惦念与思恋。因为那里镶嵌着我童年的记忆,有我无法割舍的老宅。父母虽然不在了,但他们住过的老屋还在,老屋在,家就在。

故乡,一个被延展的稍大的家。人要长大,势必要离开家,或长或短,或远或近,尽管离家的缘由各有不同。家,亲情的枢纽。回往的路上,再颠簸,心与家也牢牢地粘贴在一起。家,亲人的港湾。家人如同大大小小的船只,出出进进,奔波忙碌,这才是家的氛围。有家心里最踏实。

只要心里有家,不论你翻山越岭、跨洋过海,还是散步于房前屋后;不论你离家三天五天、一年半载,还是出去个把钟头;不论你是外出旅游、考察学习,还是天天出门上班;不论你在外做临时工、打长工,还是下地干农活,只要你的脚刚刚跨出门槛,你就会程度不同地立刻产生思家、恋家的情怀,这个家经营得越久,感觉就越强烈。如果是出远门,甚至在赶往车站或机场的途中,身后的家就会突然窜到你的眼前让你依依不舍,你像是要被谁给夺走了。紧接着你会反复盘算在外面怎样过,目的地与在家里有多大区别,等到了那个地方,你又看似不急心里却是焦急地一天一天盼着尽快回家,尽快见到几日、多日甚至很久未见的父母、妻子(丈夫)、儿女。你会以多捎礼物的方式填补那段离家的情感空白,真切而焦急。

人们外出走得越远,恋家的情思就愈加浓烈,走得再远,家也是中心,自己是半径上的某一个点,移动在圆弧上。家所在的地方打下一根深深的桩子,桩子上系着一根绳子,绳子的那头儿将外面的那个人牢牢地系住,不管走到哪儿,多大半径,绳子的两端都会时刻产生感应,产生电波,产生像琴弦发出的美丽动人的振频。

不管去了什么地方,行走多少道弯,即使拐到天涯,再绕到海角,在大山的后边,在地球的那一面,心与家的距离总是一条直线,一条绷得紧紧的线,决不允许出现丝毫的松弛,不可有一道小弯,打个小结,线之间的任何一段都不能有干扰,附着任何杂物。再一细想,在外的那个人的心中至他的家哪会有什么距离?那两个点分明在一个圆心。

如出远门,不自觉地就会把“家”放大,走得越远,倍数越高。去外省市就把北京说成家,到了国外就把中国说成家,如果是飞上太空,脱口而出地球是我家呀!这样说有自豪的心理,有炫耀的心理,也有“攀比较量”的心理,还有哪都不如我家好的心理。难怪有人说出这样的话:“即使是最谦逊的人也夸他的家乡好。”

在外边,特别是在国外,总不由得将任何东西与家里相比较,比如饭菜是否做得好吃、可口;住的是否随意、舒服;购物是否便宜、实惠等等。当然,在外期间,也有很多让你羡慕的东西,也确实能使你一时心潮澎湃,激情四溢,感慨万千。但一离开,立即“人走茶凉”,回家后,尚有三分钟热气,之后慢慢淡了。很少有人将人家的精华之处系统而全面地咀嚼吸收,那些过往就“挥发”掉了,所以“家”还有排外的功能。

不管走到哪里,心仍在家里。所以没回到家之前,似乎什么事都在悬着,不踏实,没着落,要问为什么,又很难说清楚。但一旦一只脚跨进家门,这些难以言状的东西,会立即消失,这也许就是“家”的魔力吧?

想家的感觉是相似的,特别是初次出远门,离家初始的几天,更会让你想家。这时不知不觉地会让你上火,无名火,如果调节不好,继而就会出现水土不服、头疼脑热和不思饮食什么的,越是这样,就越想在家时的感觉,在家吃得饱,睡得香,随随便便,轻轻松松,于是不由自主地一次又一次地萌生了赶快结束此行程立即回家的念头。

想家,其实是想家里的人。若还在父母“门下”,未成家,当然是想老爸、老妈、兄弟姐妹。眼下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也只好想父母了;若成家了,一边是父母,一边是自己的爱人、孩子,都要牵挂,哪一头儿都要顾及。为了表达想家、想念家人的心情,会拼命往回拎东西,拎得越多,越贵重,就越说明在你离家期间,你想家、思家、念家的程度。

家是根,是母亲,是乡愁,有家,不管在哪里都会产生无限的思恋。家是美好的,温馨的,磁性的,但好儿女志在四方,离家是为了团聚。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到来的时候,离家的游子正在赶路回家,因为家人在家等你盼你回家。

祝愿我们每个家庭都是相似的。

责任编辑:尘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