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一门言语艺术,而言语性智慧的建构不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必须要求学生细细品味,自主建构。小学课本中出现的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语言简练,意蕴深远,对于学生言语性智慧建构具有滋养作用,需要教师引领学生细细感悟,用心沉入。

一、“杨柳依依绿丝绦,湖水荡荡起碧波”——情境催发言语性智慧

古诗词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善于借助言语营造深远而丰富的意境,这就赋予古诗词以催发学生言语性智慧的功能。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渐入古诗词营造的意境,从而帮助学生建构言语性智慧。

意境往往是由若干个意象组合而成,各个意象又是互相配合、互相生成、言有尽意无穷的。那么如何才能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建构言语性智慧呢?联想和想象是重要的手段。我们要善于借助学生想象力对意象进行整合,进行自主建构,从而进入古诗词意境。

如《村居》一诗,我先以问题为引领:自由朗读这首诗,说说你的眼前看到了哪些景色。再发挥想象力将这些景象有机整合起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这个环节的设计,首先借助问题载体,引领学生透过古诗词的语言去捕捉意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意象进行有机整合,从而使学生对古诗词的意境进行自主建构,沉入到古诗词营造的意境中;最后,再从言语运用的视角,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古诗词言语性智慧在学生生动的描述中得以建构,《村居》一诗所表现的春之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浮出文面,景与人相融,生活情趣浓郁。

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朗读积淀言语性智慧

言语性智慧的建构离不开语言体验,朗读是强化学生言语性体验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这就需要在古诗词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或自读,或范读,或赛读,或演读,多样化的朗读将引领学生渐入古诗词佳境,从而帮助学生积淀言语性智慧,让学生的言语性智慧变得丰厚起来。

如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朗读环节:美读,自由朗读,找出该诗的韵脚,并划分诗歌的节奏,读出韵律美和节奏美;示范读,学生展示自己朗读成果;小组赛读,各小组推荐评委,评选出最佳朗读小组;演读,模仿诗人角色,配上音乐进行表演性朗读。

朗读设计,结合本诗的特点,通过抓节奏和韵脚,让学生感受到言语的美感,激发学生言语性智慧建构的兴趣。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示范朗读的机会,为学生搭建言语性智慧建构展示的平台,培育学生言语性智慧建构信心。比赛活动形式的引入,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言语性智慧建构的主动性,催发了学生的好胜心。最后,通过演读进行角色置换和角色沉浸,让学生借助朗读渐入言语,实现言语性智慧的有效积淀。

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推敲内化言语性智慧

古代诗人贾岛留下了“推敲”的佳话,词语推敲也成为古诗词创作的必然过程,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经典诗文和佳句。古诗词教学作为诗歌创作的一个逆向过程,必然需要教师引领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在词句推敲中汲取诗人的言语性智慧,并实现学生言语性智慧的内化。词句的推敲方式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或比较,或表演,形式要贴近词句的内涵。

如《咏柳》一诗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中“裁”字,我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裁”字能不能换成“剪”字,为什么?通过词语比较,学生不仅体会到“裁”字在表现柳叶之美中的作用,而且也表现出春风之神奇,进而感受到大自然之神奇,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词语鉴赏能力,强化学生推敲用词意识,实现言语性智慧的内化。

四、“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变式提升言语性智慧

古诗词教学中,言语积淀是基础,但不是最终的目的,言语性智慧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借助言语活动,培养学生言语创造能力,生成自身言语智慧。变式是培养学生言语创造力的重要方法,变式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语言变式,也可以是不同艺术之间的语言交融,其目的都在于培养学生的言语性智慧,提高学生的语言创造力。

如杜甫的《绝句》一诗,可谓是一句一景,我围绕语言变式,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诗句表现的画面,要求运用修辞,保持句式工整。活动二,为每一句诗配一幅图画,要求贴近诗句的画面。活动一侧重于修辞、句式的语用视角进行变式,活动二侧重于语文和绘画之间的语言变式,变式活动维度不断拓展。

总之,古诗词是言语性智慧积淀的结果,借助古诗词教学帮助学生建构言语性智慧是有效的路径,也是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作者单位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寻山街道中心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