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第三节课,两个学生跑到办公室:“张老师,不好了,小丁跟美术老师打起来了!”“小丁打了美术老师,尺子都断了,整个教室都快被掀翻了……”

刚接手这个班时,就有好几个老师跟我提过,小丁这孩子聪明,成绩好,可是脾气暴躁。我疾步来到教室门口,只见走廊上彩笔、水壶散落一地,小丁抱着书包在捡东西,美术老师气得直喊:“这家伙太狂了,目中无人,有他这课没法上了……”

怎么办?我一边弯下身子帮小丁捡东西,一边想着对策。美国心理学家爱帕尔·梅拉别斯曾对信息的总效果做了多次实验,得到了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音调+55%表情,表情流露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纽带。于是,我用平静的目光看着小丁。

“我的英语书破了,我的2B铅笔不见了。”刚刚顶撞了美术老师的小丁,这会儿不停地掩饰,企图逃避自己的过错。

我拉着小丁的手,来到办公室,让他在椅子上坐了下来。“我的英语书破了,我的2B铅笔不见了。”他还是不断地重复着。“你不要逃避。”我看着小丁的眼睛,说:“错了就是错了,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做的事负责。”

学生犯错误后,老师绝不能快刀斩乱麻,或立即怒目以对一次性处理,因为学生在感情冲动时会产生强烈的排他性,不利于解决问题。我接着往下说:“我们得有足够的勇气面对自己所做的事,廉颇还‘负荆请罪’呢,你说是不是?”小丁默默地低下了头,不出声。

我用膝盖轻轻碰触了一下小丁的膝盖,他再次抬头看我。我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你跟老师说说到底怎么回事?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哪里犯了错误?”我的笑容与温柔的眼光对他产生了一种谅解和宽慰的效果,小丁终于放下了戒备心,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形成,他把课堂上怎么顶撞老师,还有自己态度粗暴的错误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冲动会把一个人变成魔鬼,之前老师的性格也很暴躁,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做过很多让自己后悔不已的事,还好现在慢慢调整过来,遇事冷静了,错误也就少了。你也能逐渐改掉脾气暴躁的毛病,对不?”小丁坚定地点了点头。事后,他还主动向美术老师道了歉。

班主任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既不能姑息迁就,同时还要能够谅解学生的过错,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因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而对待小丁这样的学生,我们要想办法被他接纳,这样才会引起他积极的回应,主动改正错误,逐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责任编辑:尘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