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几台挖掘机开进金陵河,对河道里的杂草和树木“大开杀戒”,“突突突”的声音震天动地,我趴在阳台刚好目睹了整个过程。

河滩里,野生的柳树一棵挨着一棵,因了河水的滋养,树高大挺拔,叶嫩枝盛,打眼一看,像一片柳林。两台大挖掘机各守河道一边,“突突”前进,过往之处,柳树纷纷撂倒,你们猜猜,挖掘机挖柳树需要几步?

突然想起宋丹丹的那句话:把大象装进冰箱总共分几步?我也想这样告诉你:柳树拔地只需三步。第一步,挖掘叉从树根处挖进土里。第二步,从土里把柳树拔出来。第三步,转头,扔树。我是挺惊叹的,机器拔一棵树简直比我们拔个萝卜还简单,不到一个小时,所有的柳树已经全部“就地正法”了。啧啧,高科技就是了不得了,要是人来挖树,那费劲了!

回到正题,说柳,这三月的柳,正是最俊的时候,却遭人类消灭,最终被农人劈成柴,当柴火用了,可惜呀!

可是,没过一周时间,当我再次看到河滩的情景,却不同情柳树了。河道里铲除了柳树,又推平了像补丁一样的菜地,经过修整,现在的河道,水清清爽爽,没水的地方像草坪一样平整干净,小草隐约已经能看见头了!哎呀,还是这样看着更像河。

要说呀,柳树还是没长对地方。

公园漫步,第一眼就看见河堤边的柳,拂堤杨柳醉春烟,一排柳树立在堤边,亭亭玉立,婀娜多姿,风情万种,水光映照着柳树,柳越发的绿,柳树凝望着水,水越发的绿,分不清柳和水,谁更绿了?

高楼林立,道路边也是柳,水泥森林里,柳,绿意盎然,养眼,养精气神。大城,小乡,山坡,地头,柳,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树。

柳,最不能忘记是凤翔东湖。人道是:“东湖柳、西凤酒、姑娘手”,这叫“凤翔三绝”。让东湖柳出名的可不是一般人,他就是苏轼,是第一个在东湖植柳的人。《凤翔县志》记载,“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次年,于政事之暇,倡导官民,相度地形,藉‘古饮凤池’扩广疏浚。源引城西北凤凰泉流注入池。建亭修桥,种莲植柳,改名东湖。”在游览东湖时,可以在不系舟的西南侧看到一块石碑,上书“东坡植柳处”,相传即为苏轼当年植柳之地。

东湖里,还有两棵文物级别的柳树,一棵称之为“左公柳”,数人才能合抱的古柳,是清代“中兴名将”左宗棠亲手栽植。另一棵有名的古柳是位于东岸的“林公柳”。清道光年间,林则徐赴伊犁途中,在东湖内亲手植柳数株。经过历史的云烟,至今也只存一株在岸边挺立,树干粗壮遒劲,似乎在向世人诉说着当年的风雨沧桑。

东湖柳临湖照影,顾盼生姿,更兼有名人植柳的佳话,因此吸引了古往今来无数名流雅士来此赏柳咏柳,留下了许多不朽诗作。

同样是柳树,一种柳树长错了地方成了牺牲品,一种柳树长在老百姓的身边成了风景,一种柳树因为历史文化而成了千古名树,三种柳树,三种人生价值。

同是柳树,只是命不同也。那从柳树身上,想想我们,生而为人,应该做哪种人呢?

责任编辑:尘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