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阶段,学校及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学科素养培育的重要性。数学素养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数学素养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够准确抓住数学关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最佳场所,趣味性十足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高效数学课堂创建的策略,以期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帮助。

一、限制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因素

1.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课堂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但部分教师的数学课堂缺少趣味性,无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数学课堂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由于部分教师对教学主体缺乏认识,课堂教学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育。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重难点,且教学内容应紧跟教材,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2.学生数学素养较低

学生数学素养较低,具体表现在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足,解题方法了解不多,无法确定最优解。小学阶段,学生在应试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影响下能够熟练掌握数学概念,但数学思维不开阔,不能充分思考相关数学问题,一般会选用最常见的解题方法,长时间习惯性解题会导致学生思维固化,使其无法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导致数学逻辑思维无法形成。为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为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创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数学核心素养一般是指学习者能够利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观察与分析问题,并具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且学习者在数学学习与实践中能够获得知识与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意识,扩展自身的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高效课堂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1.设计数学课堂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目标重新设计教学任务,将教学任务添加到数学课堂中才能不断促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任务,确保学生能够在任务中收获知识,开拓思维。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克与克”为例,首先,“千克与克”这节课的知识点较为抽象,与长度单位相比,学生无法直观具体地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创新,重组教材内容,设置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分组,将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理解“千克与克”。其次,以情境教学引入新知识,利用教具帮助学生感受“1千克”究竟有多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准备小型秤及要称重的物品,如沙子、苹果等。最后,布置任务: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后,将重量单位知识具体化。

2.设计课堂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数学教师应以提问的方式开展教学,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在选择问题时只有确定了数学问题的逻辑关系后,才能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一课为例,首先,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教师准备的教具,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让学生对前后左右的不同物体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动起来。其次,四个角度看到的图形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以观察物体有几个面为由,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特征。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才能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素养的培育应以数学思维、数学推理能力为主,确保他们能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小学数学教师只有改变教学模式,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