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教师提高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是成为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和学生成长路上“筑梦人”的基石,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给养。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在于掌握娴熟的教学技巧和精进的教学方法,更在于拥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和充盈的哲思智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能力和浸润学生心灵的学科素养。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必须用阅读支撑起自己的精神生命,承担传承文明、启迪智慧的责任与使命。

相较于其他学科的老师,中小学的语文教师在“授业解惑”之外,更多地承担着“传道”的责任,一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这份责任承担着让国民在思想上拥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在行动上拥有高尚的道德涵养——不溢美,不隐恶,不固陋,不偏执,明是非,守正义。这是师者树德树人的职责使然,是语文人的责任担当。

那么,与此责任担当相应的力量从何而来?我想,最有效的途径便是阅读。

一、为何而读:允文允武,树德树人

温儒敏先生说,教语文是要有心境的,语文课人文性最强,语文教师的学养以及人格素养格外重要。学养,既是教书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因此,无论多么忙,语文教师最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哪怕是一块不大的“自留地”,此处的自留地就是语文教师的精神家园。

阅读是夯实语文教师人文底蕴、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根本。“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将君子品行修养、安身立命与学习、阅读完美结合;“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生性刚直、博学多闻的明朝宰相于谦率真地表达读书之趣所在;“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是西汉经学家刘向因对读书的偏爱而留给后世的智慧: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阅读来改善。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有“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的思考,更要有“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素养正是取决于此”的坚守。但同时也应该辨证地看待读书之于人的成长,我们要坚信“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然而,我们更要理性地看待“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要深刻理解“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温儒敏教授提出:“用整个人生来阅读!”可是,即便是一生在阅读,因为繁忙工作及不可预设的生活影响,我们的时间总是凌乱的、碎片化的,于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挑选读本就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了。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如果一本书不能改变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我们又何必浪费时间于它。

二、读什么书:专业理论与人文社科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妨反思一下我们的阅读现状:每天有多少时间用来读书?每月能读几本书?每年能读多少书?涉猎哪些类别的书?

教师的阅读既要强调专业性,也要允许其具有开放性。专业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书籍、报刊杂志、相关学科的发展动向和研究前沿,都是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读资料。同时,开放性却要求教师阅读不能仅限于此。“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须知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无一处可用,却是照亮人们精神世界的一束光,正所谓“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顾之川教授建议:一是要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需求来读;二是要选读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有关的内容;此外,有意识地选读一些非专业书籍。因此,在此建议下,我的思考如下:

一读学科专业著作。秦汉时,从事教授生徒之人,官方称为“博士”,特指那些在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的人,所谓通一经即为“博士”。这一概念同样适用于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师只有自身具备完备的学科知识结构、积累深厚的学科文化底蕴,才有足够的智慧超脱文本的束缚,对文本进行深耕精读。语文学科专业著作甚多,可读书目如:叶圣陶先生的《叶圣陶语文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论集》、詹丹教授的《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诗性之笔与理性之文》、王荣生教授的《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等。

二读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理论专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最本质的核心。因此,教师阅读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理论专著是教师安身立命、知行统一、专业成长的根基。开阔的理论视野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是教师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的底气所在。所以,要读一读《叶圣陶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文集》(叶圣陶)、《明日之学校》(杜威)、《大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论》(夸美纽斯)、《审美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书简》(席勒)等书籍。

三读人文社科著作。教师读书,仅仅局限于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及专业范围的书籍容易困于术的层面,缺少道的思考。“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诸如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科学等,都可以有所涉猎,扩大知识视野。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接触一个有趣的灵魂。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感受苏东坡跌宕起伏却诗意达观的人生;读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细细品味别样解读经典的方法和视角;读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深入体悟孔子所坚守的生命之执和点亮的信念之光;读郦波的《五百年来王阳明》,感动于身处繁华闹市而不为所动,秉持一颗安定、清净之心将世事看破的哲学家。凡此类书,明理启智,可使学识开阔至极境,可使精神丰盈至浩瀚。

三、如何阅读: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2019年12月12日鄠邑区王美智“名师+”研修共同体正式成立并开展工作,工作室安排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读书。“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共同体成员所读之书涉及文学、史学、哲学、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学、社会学等方面。

郭娜老师说:“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工作繁忙而琐碎,然而还是要留一些安静的时间读书学习,只有真正沉静下来,深入阅读文本,才能读出耳熟能详的名家名作中的独特的美。”

王曼老师说:“无论怎样的时代和遭际,总会有一些人不肯轻易屈服于生活的纠缠,他们不会在‘仓廪实’‘衣食足’之下却两眼空洞,他们的眼里永远带着光芒,教师就是他们其中一分子。思想的力量足以撑得起人类渺小的身躯,即使虎豹狼虫,天地茫茫。”

张平老师说:“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而阅读是我们内在品质的呈现,是教师必备的修养。倾世容颜终有一天会衰老,虽则也有惊鸿一瞥的美艳。伴随阅读而生出的气质,则让人如沐春风。唯有教师博学多才、志趣高雅,才能给予学生深厚的文化滋养。黄庭坚曾言:‘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去阅读吧!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乔旭娇老师说:“古代文人中我最爱苏东坡,他的诗文选入教材的也很多,《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赤壁赋》……若是就单篇文章解读,总觉不能融会贯通,因此,我找来《苏东坡传》《康震评说苏东坡》《东坡志林》一一拜读,又阅读了《苏东坡突围》《来生嫁给苏轼》等文章,对东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诗文才有了更全面的把握。近来的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等,无不对语文老师的学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站稳讲台,读书必不可少。”

巨亚妮老师说:“最是书香能致远。勤奋的阅读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一个热爱阅读的教师必然会涵养出独特的文化气质。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总有一些语句会渗入豪肠,总有一些经典会涓流成江。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卧斗室而知天下事,俯方桌而晓古今情;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与圣贤们交流对话,也可以与自己的内心凝视守望……如是天天阅读,我们的视野会变得更加辽阔高远,我们的人生会变得更加自信从容,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加丰盈深厚。”

教师的阅读必须盛放自我的心灵,能够助力学生营建心灵的家园。毛姆说:“读书,是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随身携带”是因为读书不需要同伴,不需要特定的场所和时间,而“避难所”,正是一个能够安放心灵的家园。正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陶渊明“带月荷锄归”,苏轼拥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这个家园能够在一个人遭遇困厄时,源源不断地输送给他足以超脱的精神食粮。

“一灯如豆,四壁清辉”,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清心静心的坚守,这份坚守有书为伴,这抹微光会一直照亮教师的生命,熠熠生辉。

作为语文老师,应当引领阅读时尚。切记,读书是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的学问,不仅教师自己阅读,更需带领学子走进书籍,探寻心灵的世界,感悟生命的真谛。唯其如此,方能在专业成长之路上行至诗意的远方。

作者单位 青岛市鄠邑区教科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