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认识精彩世界的一扇窗口,是启迪智慧人生的一把钥匙。优美的故事浓缩人生哲理,汇聚智慧点滴。善于用讲小故事来说大道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做群众工作的一个基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不仅高屋建瓴地说“讲好故事,事半功倍”,而且率先垂范、知行合一,担当“讲好中国故事第一人”。2019年3月18日举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会讲故事、讲好故事。我们思政课教师变“高大上”的大道理为“接地气”的小故事,化抽象逻辑为生动情节,有效激发课堂活力,增强课堂引力,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进而引导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认同,最终提升政治参与的能力。

一、立德树人要求讲好思政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要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青少年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要在他们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1.讲故事是沟通交流的好办法。思政课的对象是“人”,是在人的头脑中搞建设、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搞建设。故事一般都有时间、场景,人物对话等要素。讲故事能给学生展现更多的信息,能提高学生的认同感。一个好的故事,学生能认真地听完,这本身就是一个沟通过程成功的开端。思政课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实际上是一个对学生释疑解惑的过程,是同化、认同的过程。讲故事能催化、加速认同,促进沟通交流。

2.讲故事是思想传递的好途径。思政课的关键是“思”,缺少思想魅力就缺少课程感染力,立德树人关键在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毛主席说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老师们都有同样的感受,相比于听干巴巴生硬的道理,学生更倾向于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故事常比理论更能拨动心弦,讲故事不是为了讲故事,而是为了讲道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思政学科的知识和思想。既让学生感到有意思,还要做到有意义。思政课的专业知识和思想就像盐,直接吃,很咸,肯定难于入口下咽,通过讲故事,就像“汤里的盐”,不显眼却微妙地改变着一节课的“味道”。而且故事比事实或数据,更能长久地留在人们心中。

3.讲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好形式。思政课的重点是“政”,讲政治是具体的,党的创新理论从来都不是空洞的说教,也绝对不是死记硬背的“教条”。讲故事更贴近生活,更真实,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赞誉。思想政治理论抽象、枯燥,仅仅从理论到理论的说教,如果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同,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通过讲给学生生动传神的故事,将党的理论成果准确传递给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更愿意接受,乐于接受,引导和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青少年学生,讲故事的“磁性”更强,吸引力更大。

4.讲故事是提高课堂趣味性的好策略。思政课的载体是“课”,思想加政治等于思政课,要实现二者有机融合,在融合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最终通过课程体现出来。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它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平台和载体,更是价值引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课堂中,通过故事导入、故事分析、故事续写、故事分享等活动,让趣味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既能活跃课堂的气氛,增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又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以理服人需要精选思政故事

内容为王,讲故事,讲好故事,故事好是核心。好的故事最能吸引人、感染人、激励人。

1.好故事是有料的故事。思政课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既有知识性,也有思想性,既涉及政治、文化,也涉及法律、心理,内容庞杂。思政课教师要留心留意多方位、全视野、立体式讲好中国故事。要满怀家国情怀讲好历史故事、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红色革命故事、改革开放故事;要用国际视野讲好家乡故事、黄河故事、中国故事;要满怀自信地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中国梦的故事、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要心怀感恩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还要理直气壮地讲好时代故事、英雄故事,特别是疫情故事。

2.好故事是红色正能量的故事。好故事应有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意义,蕴含中国传统美德、中华礼仪中的标准规范,寓教于故事中,告诉学生是非,教他们判断。典型代表就是“孔融让梨”“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好故事应着力传导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党的声音。2020年疫情阻击战,我们既是故事的经历者,又是故事的讲述者。我们思政课教师要把疫情阻击战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讲给学生,引导学生把感性的体验,变成理性的思考,坚定的认同,和发自内心的热爱。如80多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再一次临危受命;医护工作者“不计报酬、不论生死”请战“逆行”武汉;令世人赞叹的“中国速度”建成的火神山医院;人民子弟兵“誓死不退”驰援地方疫情防控工作;各地村支书正气凛然的“硬核”喊话;众多爱心企业守望相助慷慨捐款捐物……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一幕幕激昂的战“疫”场景,让“党、人民、国家、使命、荣誉”这些崇高的字眼,变得更加丰满、立体、可感。这些好故事,都应该是我们思政课堂的主料和硬菜。

3.好故事是接地气的故事。理论和生活距离远,往往阻碍了学生对思政课的热情。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思政课,关键是“拉近距离”。思政教师要千方百计走近学生,让课堂知识“接地气”。“接地气”,习近平总书记是我们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事讲到了人民心上,总能产生共鸣。如: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这就启发我们,课堂上我们要选择接地气的故事,选择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故事,因为亲身经历更能展现真情实感,更具感染力。比如,学生研学旅行中的“歌唱祖国”快闪活动;我校毕业生李方方成为山东第二批赴鄂援助的医护人员的事迹;班级学生运动会中克服困难、奋勇拼搏勇夺冠军等,类似这样的小故事,我都搬进了课堂里。思政课堂上,学生看到自己、自己的同班同学、自己的学校,自己成了事中人、画中人。试想,这样的课堂学生印象能不深刻吗?你讲的道理学生能不相信吗?

三、以情感人必须讲好思政故事

讲好故事关键是讲,而且要讲好。讲好故事永远胜于讲道理,怎么讲比讲什么更加重要。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喜爱并接受的话语体系、方式方法和平台载体,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

1.内强素质。任何大道德,如果没有小故事作烘托,都难以在青少年心灵中产生共情。没有形成共识、产生共振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最后会变成自说自话,思政课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也要讲究“大事化小”。讲故事就是将“大事化小”的办法。讲好故事是有技巧、有方法的,需要教师通过练习获得。思政课教师要自觉练好内功,主动提升表达、沟通和传播能力,加强对学生的研究,用学生喜欢的表述方式,把“我们想讲的”和“学生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要在语言上琢磨、语调上讲究、肢体上参与、表情上渲染、节奏上掌握、细节上考究。会讲故事到讲好故事还需要真情实感,还需要思政教师用心思考、全情投入。

2.外借他力。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发展,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兴媒体、自媒体已成为新的话语平台。青少年学生与新媒体天生结盟,是网络时代的原著居民。要让青少年学生爱上思政课,我们思政教师就必须大胆上线,主动冲浪,搏击网络。要主动用好网络平台特别是新媒体,讲好思政故事、传播思政好声音。如把好故事运用学生喜欢的短视频、数据可视化、资源包等多种形式,增强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我们思政教师一定要“get”讲故事的技能,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让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作者单位: 青岛市阎良区武屯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