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过完年,您真的不来了吗?”近日,手机上一条来自支教学校——山东省榆林市吴堡中学学生晓阳的微信消息打乱了李立峰的思绪,往昔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第一次支教:带动整个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

2018年10月,江苏扬州仪征市陈集中学教师李立峰报名参加援陕支教,被派往榆林市吴堡县吴堡中学教初中英语。刚到吴堡不久,李立峰就注意到,吴堡的学生肯吃苦,但由于交通闭塞,学生们接触的知识面远远落后于城市里的同龄人。于是,他下定决心要为学生们打开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

中考英语总分120分,当地学生平均分才40多分。面对这种现状,李立峰通过一系列实践、经验总结及试题研究,逐渐摸索出山东中考的命题特点,设计出了“低起点、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模式。他带着学生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去听、去说、去读、去写,再结合网络短视频,将枯燥的说教课堂变得生动起来。

支教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还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拿出来与同事分享,以带动整个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李立峰常与吴堡当地教师一起讨论教学、研究教材、编写试题及探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融合两地的教学长处。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示范课和讲座,李立峰指导的年轻教师在市、县级教学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并且让江苏的成功教学模式逐渐在这里开花结果。

李立峰在支教学校上课

一年的支教生活很快结束了,李立峰的优秀表现得到了学校、师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吴堡中学校长宋秦瑞称赞道:“李老师在一年的支教工作中,充分发挥支教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探索教研教改新路,着力提升我校教师整体素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深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喜爱。”吴堡县教体局局长宋琦辉这样评价李立峰:“李老师将江苏先进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了吴堡,并使其在学校乃至更大范围内发挥辐射效应,实现东西部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为此,吴堡县委、县政府授予李立峰“优秀支教老师”荣誉称号。

第二次支教:携妻女千里支教,诠释爱与奉献

2019年7月,李立峰完成了一个学年的支教,本应回到仪征,但在吴堡县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局的再三挽留下,他决定延长支教时间。这个决定得到了在仪征市仪化第三小学任教的妻子徐婷的全力支持,这次他们决定带上10岁的女儿一起支教。

李立峰一家在黄河边留影

徐婷来到陕北之后,全身心投入到吴堡第一完全小学的“传帮带”工作当中,将科学和快乐教学的理念带到老师和学生心中。平时课堂上,她总是精心准备,认真讲解,通过让女儿现身说法改变孩子们的计算习惯。“支教生活虽然苦了点,但看到山里娃不断进步,一家人就充满了动力。”徐婷说。

陕北的冬天最冷的时候气温达到零下20多摄氏度。他们担心女儿受不了严寒,特意从家里给孩子带来了厚实的羽绒服。细心的徐婷发现很多小朋友在严冬居然没有羽绒服御寒。她将这一情况反馈给了家乡的学校。在她的倡议下,仪征市仪化三小开展了“爱心传递、情暖冬日”的活动,成功为吴堡县第一完全小学募集善款14000元、衣服近300件,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爱心“暖冬”。

学期结束,李立峰去妻子支教学校帮助她收拾回程物品,当妻子从教室里和学生告别出来时,全班的小朋友居然都追了出来,他们流着眼泪哭喊着:“徐老师不要走,留下来好不好,我们这里也蛮好的啊……”每每回忆起这一幕的时候,从教近20年的徐老师还是唏嘘不已。

李立峰、徐婷夫妇离开陕北时,当地老师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我替班里的学生庆幸,他们遇到了值得一辈子去铭记的好老师;我也庆幸遇到一位好兄长、管理班级的好帮手、无话不谈的好同事……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不尽情,李老师,咱们后会有期。

第三次支教:最美逆行者,为山里孩子点亮梦想

2020年4月,不顾疫情危险,李立峰毅然第三次踏上这片他心中眷恋着的黄土地。今年他带的是毕业班,在紧张备战中考之余,他的目光也投向了一部分无望考上高中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因为家庭和自身等多种原因,很难被高中录取。他召集这些孩子,耐心和他们交流,在了解详细的情况之后,李立峰告诉学生:“现在国家倡导‘工匠精神’,职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并非是无奈之下的选择,是完全可以走出不一样的精彩。在东部地区,优秀的蓝领人才一样有着不菲的收入。”他帮助学生依据自身爱好和实际情况进行职业规划,鼓励他们勇敢地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随后,他又找来苏陕协作的一些政策性帮扶文件,耐心地和前来咨询的家长交流,并邀请家乡技师类学院和在苏陕协作企业就业的学生来到吴堡中学进行招生宣传,李立峰用博大的爱为山里孩子点亮了一盏盏梦想之灯。

看着手中刚拍的毕业照,他默默地鼓励自己,在最后的这段时间里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陕北的亲人们,从长江奔向黄河,坚守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初心不变。李立峰说,“我们这个家庭是苏陕协作大背景下的一朵小浪花,希望通过我和我爱人以及接下来优秀支教老师的努力,能够让当地孩子享受到江苏优质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资源,也能够让当地的老师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最终实现‘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扶志’这样一个目标。”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