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性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为此,语文教师要遵循文本性、必要性和适度性的原则,有目的、有策略地开展语文课堂拓展性阅读。那么,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拓展才能为语文课堂锦上添花呢?

一、以点带面式的主题拓展

由点发散到面、由一篇精读课文发散到同一主题相关文章的阅读,即主题拓展性阅读。具体到实践中就是基于作品了解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其他作品或将同一主题的文章集中起来进行探究性的拓展阅读,只有进行这种宽泛又丰富的阅读活动,才能使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加丰富,使其能够更准确地了解人物性格,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阅读素养。以《藤野先生》教学为例,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遇到了藤野先生,留下了哪些印象?为了更深入地走近这位文坛泰斗,我引导学生搜集了很多介绍鲁迅先生的背景资料,又读了一些鲁迅先生的作品,如《自题小像》《呐喊》《彷徨》等,让学生明白了在日本留学时先生为何要“弃医从文”,了解先生为了唤醒国人是怎样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的,这样学生对先生在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就有了进一步认识。

二、启发联想式的留白拓展

留白是很多作者经常使用的一种创作方法,虽点到为止,却能给人意犹未尽之感,为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在实践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思维,逐渐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这些对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大有裨益。例如《黔之驴》中,当老虎终于吃掉了驴时,它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这是文本中的留白,没有着墨描述,但很多学生非常感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想一想老虎的心理活动。学生纷纷发言,课堂上掀起了热烈的讨论潮,留白拓展非常成功。再如《桃花源记》中对于桃花源的布局和景色描述只有寥寥几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想象:桃花源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什么样的房屋,什么样的环境。学生纷纷发表个人看法,为大家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桃花源,十分美丽。

三、学以致用式的生活拓展

阅读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在这种对话过程中,我们经常会不自觉地带着自己的情感色彩,对文本有着千人千面的认识。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情感积累,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使阅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以《中国石拱桥》为例,石拱桥是中国历史上出现较早的一种建筑形式,其独特的造型蕴含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大家见过哪些古老的建筑,能说一说这些建筑有什么特点吗?学生记忆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有的说的是自己家乡的古建筑,有的说的是自己旅游时参观过的古建筑,学生一个个不仅认真描述了特点还带着自己的真实评价,课堂讨论十分激烈。随后,我又引导学生进行应用文写作,让学生选取一个自己熟悉的古建筑为写作对象,写一篇特点鲜明的说明文。如果学生对其建筑特点、建筑知识没有准确理解,还可以上网搜索、查找一些有用的资料,丰富写作素材,在广阔的阅读视野中提升阅读写作能力。

四、整合资源式的学科拓展

语文是基础学科,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其他学科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实践机会,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时,要联系其他学科,在学科交叉中使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以《看云识天气》为例,通过不同的云认识天气状况,这就给学生打开了一扇新的知识大门,学生也会对相关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我一方面带着学生到户外进行“观察大自然、认识天气”的活动,让学生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地理书籍,搜寻自己需要的地理资料,将两者叠加在一起,学生自然能够有较真切的阅读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整合资源式的学科拓展,对增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是非常有利的。

总之,拓展性阅读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连接着读者与文本之间的情感对话,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此,语文教师要重视拓展性阅读,并结合教学实际有效地开展各种拓展性阅读活动,使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有效率,更有光彩。

作者单位 甘肃省秦安县古城农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