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犹如一道分水岭,不仅能测评出学生学科素养和学业能力的高低,也体现着教师教学水平的层次。笔者从多年准备“学考”来看,思想政治课“文重理轻”现象较为普遍,特别对于理科生而言,重视度低、投入不足,给教学带来很多障碍。“按住葫芦抠籽——一个个解决问题”是解决理科生思想政治备考的有效策略。

一、要“瞅准”

瞅准学情。找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总结反思多年备考的做法,对于理科生而言,思想政治学科仅是其“过关”的七门学科之一,七科当前,各科都要发力,加之语数外等科目的学习任务,最终分解到政治学科上的有效精力,除了课堂时间,其余少之又少。经过调研,重视度不高、目标定位低、基础相对弱、时间投入少是影响理科生政治学习的主要障碍。

瞅准教情。笔者观课发现,大多老师在备考中,完全照搬“高考模式”,大搞“车轮战”,按计划完成新课后,继之以章节归纳、单元复习,最后还要加几轮专题讲座、模拟考练,这种“大水漫灌”式的扎实过程,过度消耗师生的精力,其他六门课也都是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优秀的学生在重复劳动,临界的学生被“赶鸭子上架”,学习靠后的学生直接被“碾压”至没法呼吸。

二、要“按住”

按住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是教学的关键。对此,笔者在贯彻学科素养的大前提下,强调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超越任何的考试,它会使人终身受益,进而将理科学生“分而治之”,团结一批、扩大一批、督促一批。对于学习认真积极、成绩保持领先的第一梯队,树为他们的模范榜样,发挥“头羊”效应。扩大那些态度端正、表现中等的第二梯队,树立信心添动力,动员其“跳起来摘桃子”,引导其争取全优。重点督促学习自觉性较差、成绩不理想的第三梯队,推行任务清单管理,强训练、细检查、勤跟进,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其感受老师对他们的重视。

按住考标。教学实践表明,“教什么”要比“怎么教”更重要。纵观推行“车轮战”的老师,唯恐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最终苦了自己,也累坏学生。一些“懒”老师在备知识的同时,会认真研究《学业考试说明》,先摸清考什么和怎么考,进而确定教什么和怎么教。《学业考试说明》就学业考试目标和能力要求做了分类,分别从A识记类、B理解类、C简单应用类、D综合应用类四个层次把四本教材知识做了能力划分。经过梳理,2018年的考点共有137个,其中A识记类40个、B理解类69个、C简单应用类23个、D综合应用类5个。如此明确的分类,为教学找到了导航,对于A、B类,我们不随意拔高,对于C、D类我们也不轻易放过,因“标”施教,适度教学,防止过犹不及。

三、要“抠净”

抠净“重点”。发现问题,找准原因,最终都是为了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学业考试的重点在于基础,在于考试说明上的A、B类知识点,就是40个识记、69个理解的知识点,掌握了这109个知识点,就筑牢了过关的基础。这两类知识点考查的要求为“对所学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以及时事政治的再现或再认能力,或对其进行区分、判断和解释的能力、或对所给材料进行基本的分析、比较和说明的能力”,尽管能力要求不高,但知识点不少,这就需要学生熟悉教材,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梳理主干,构建知识体系,做一些填空类、选择类习题即可掌握。

抠净“难点”。学业考试的难点,既有C、D类显性难点,也包括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不够的隐形难点。对于第一类难点,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归纳讲解,还要结合时政材料,教会学生应用原理,分析解答问题。比如,2018年5个D类考点,分别是“科学的宏观调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考察的主体有政府、人大、政党和实践主体的群众,涉及的知识有市场经济、政体政党和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仅靠学生自学,则会吃不消;讲练结合,专题巩固,综合突破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相对隐形的难点,往往要因人而异,让学生建立“错题薄”,或者从学生所提的问题中发现整理,老师给予及时解答,逐个击破,这也是是扫除“地雷”的有效方法。

不耍花招,多出实招。弄清该给学生教什么,找准困惑学生学习的症结所在,集中师生精力,紧盯问题不放松,逐个化解问题,最终定会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亦会收获学业考核的全优。

作者单位 山东省宝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