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它具有综合性、活动性、实践性等特质。从根本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可以整合、融入、渗透到其他学科课程之中,同时也具有自身独立的课程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跨界课程。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就是“做思共生”,要求学生在玩中做、做中思、思中创,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获得身心发展。

一、建构“课程体系”,让课程实施有据可依

一般而言,综合实践课程涵盖了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信息技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领域。在具体课程设计、研发过程中,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本特色。当下,很多学校都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社团、大课间活动进行整合,形成了有影响力的综合实践课程品牌效应。以我校“科学综合实践课程”建设为例,我们在自身认知思想指引下,将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进行整合,自主研发“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活动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物理、化学、生物中的趣味实验、生活应用、科技创新等。比如,《生活百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支。包括诸如酸奶制作、甜酒酿造、肥皂制作、汽水制作、面包制作、馒头发酵等。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建构,不仅让学生获得认知,更让学生获得实践技能,形成一种“做思共生”学习样态。

二、搭建“课程平台”,让课程实施有条不紊

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更大、更高的平台。许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研发得很好,课程体系建构也很到位,但都停留在纸面上,没有落实到课程实践中,原因之一就是课程平台没有得到有效跟进。

搭建“课程平台”,我们从课程设置开始。首先,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法定课程表”之中,保障课程常态化,让综合实践活动实施“铁板钉钉”;其次,针对综合实践活动综合性,我们不断完善创作工具、实验器材等,给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以有力支持;再次,我们设置开放性课程平台,也就是让综合实践活动主体走向开放,具体而言就是同一个年级组之间彼此协作,鼓励学生跨班活动,形成活动课程自选、活动人员自组的多元开放格局;最后,我们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本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在打造课程平台过程中,充分兼顾学生兴趣、爱好,发掘学生活动潜能,让学生特长得到放大,个性得到凸显。同时,我们不断完善评价制度,用评价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效果等进行监测、引领,让评价成为调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杠杆,成为助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利器。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平台的打造是必要的,它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保障。

三、组织“课程实践”,让课程实施有声有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上课。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组织课程实践,要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性。聚焦相关主题,让综合实践活动获得一个抓手。如此,学生就不会进入“现象森林”而迷失方向、无所适从。实践中,教师可将综合实践常规活动、竞赛活动与假期活动相结合,将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相结合,将长线活动与短线活动相结合,不断丰富实践活动内容、形式,让课程实践有声有色。

基于“做思共生”理念,初中生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有三种典型方式:体验、操作和研究。所谓体验,就是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亲身感受、感悟;所谓操作,不仅是动手操作,更主要的是负载思维的操作,是一种“用双手思考”“用头脑行走”的学习方式;所谓研究,是指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解开一个疑问,或完成一个课题,这主要针对学生的长线活动、小课题活动而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统筹兼顾、统筹安排。既要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特质出发,又要关照学生具体学情。不仅展开课程预设、课程引领,更注重课程生成、课程延伸。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学做共融”“玩创一体”“做思共生”。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学科闭塞,弥合了实践突兀,填平了生活断裂。组织“课程实施”,要让学生在“做中学”,真正将“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做中爱学、做中慧学、做中恒学。通过“做”与“思”,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样态、实践样态和活动样态,让综合实践活动走向深度。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通用技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