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摄取文化知识、开启智慧人生的钥匙,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必要手段。阅读好书能升华人格,触及心灵,对孩子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陶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很多家长反映,孩子看了好多书,就是写不出作文。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处于高耗低效的尴尬境地:老师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的消化理解,轻阅读的感悟、熏陶,又缺乏灵活、及时的评价体系;阅读课缺乏精心组织,内容选择的随意性大,目的模糊或单一。学生阅读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得不到及时的反馈与肯定,处于盲目状态,久而久之被动阅读影响了继续阅读的兴趣和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效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以下策略:

1.利用教材,唤起阅读兴趣

文本教学前,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从欣赏色彩鲜明、画面生动的插图入手,通过描述画面,既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又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发展孩子的语言,增强学习兴趣,为理解课文做好伏笔。教学中,抓住孩子个性化的感悟,及时评价、反馈,使学生在理解文本含义、突破难点的基础上,学会阅读的方法,诱发其阅读的兴趣。

2. 名人名言,激发阅读兴趣

课余时间,我常常给孩子们布置读一些有意义的书籍,并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和名人读书的故事,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读书的意义,激发采摘精华的兴趣。阅读课上,我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另外,我还利用班队课组织读书故事会,从诵读匡衡的“凿壁偷光”到毛泽东的“不动笔墨不读书”,从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到爱书如痴的高尔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感染着学生,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增强其阅读的动力。

3.教师引领,提升阅读兴趣

书海浩瀚,其中不乏精句华章,细读品味,文质兼美。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能力又强,因此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流畅的表达,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中,我适时地选取美文,营造优美的环境,诵读给学生听,让他们品析语言,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悟出情感。学生从中吮吸到甘霖,得到享受,进而产生“我要读”的欲望。

4.家长伴读,保持阅读兴趣

只有家长身体力行地带头读书看报,着力营造家庭的读书氛围,方可对孩子产生有效的影响。为此,我提出倡议,鼓励家长和孩子共读好书,希望家长了解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做有心人,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帮助孩子提高阅读能力。家庭成员一起阅读,营造读书氛围,使孩子愿意跟家长一起读书,不能是封闭的、自管自的阅读。所以,家长尽量提前看看孩子要看的书,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提高孩子阅读的目的性。对于一些优秀作品,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发表观点和感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理解、表达能力,保持他们的阅读兴趣。

5.利用“班级图书角”,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

为了让每个学生有书可读,我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和班级订阅的报刊杂志,在班中设立班级图书角——“书海一角”。课余饭后,学生可以自由阅读,自主交流。有些热心的学生从家里带来了自己的藏书,弥补了图书更新慢、数量不足的弊端。后来,我让学生将自己拥有的课外书籍统计成册,有同学要借阅,与该生联系即可,这样做既更好地利用了有限的图书资源,缩小了书籍占据空间,又培养了学生主人翁的意识,也增强了学生间的情感友谊。

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竞赛活动,是检测阅读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强化剂。每隔一段时间,我总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举行读书故事会、美文欣赏会、心得交流会;开展朗诵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每隔一段时间,评选一些“读书积极分子”“演讲能手”“记背高手”;颁发“故事大王”“课外阅读奖章”“阅读最佳小组(个人)”等称号。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空间和舞台,让他们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是一项基础工程。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领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

总之,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必然是一个长期工程,伴有反复性、艰巨性。我的宗旨是让学生快乐阅读,灵活阅读,以阅读唤起求知欲望,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解放语文,让生命绽放光彩!

作者单位 山东省榆林市清涧县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