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谈写作、谈作文教学,我觉得首先要搞清楚语文教学的本质。那么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什么?笔者认为就是教会学生能够合理、熟练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够准确地记录发生的事件,能够清晰地描述基本的诉求,能够以语言文字为工具,进行学习和理解其他学科知识,能够自如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能够以当下为起点,博古通今,展望未来。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我们经常讲要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那如何落实就成了问题的关键。笔者觉得语文作文教学要遵从以下几个原则:

一、紧扣单元主题,把作文教学纳入到日常教学

语文教材的设计是以单元为模块的,它围绕着某一主题列出了几篇相关文章,其指向性非常明确。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把握文体特征,学习文体的独特性,掌握文体的基本结构。更为重要的是要品味作者的表述方法,认真挖掘文本的精彩部分,细细研读作者用语的高明之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并养成表达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模块化的单元设计是为了突出主题,并不是要求全部精读,教师在教学中要切记不能全部精讲,而应以引导为主,让学生首先学会读书。要掌握跳读、猜读、群读等读书方法,学会通过检索进行延伸阅读,增加阅读量,进而让祖国的语言文化通过阅读逐步沉淀下来,形成自己独有的体验,并逐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

二、紧扣文体特质,把文体写作纳入到日常教学

除了文本本身,围绕着文本教学,还有许多可拓展或者说需要拓展的实用文体应纳入到日常教学中来。作者是如何抓住读者心理的?这就需要了解文本结构,从结构入手去看、去分析,分析作者是如何构建文章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作者又是如何抓住重点来进行阐述的?阐述的方法是什么?又用什么方法来突出主题?在表达方面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多观察学习,用起来自然就会游刃有余了。

但分析不是框架,不是将学生禁锢在某一特定模式,同样的事件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教师需引导学生搜集相关文章进行比较教学,从思维特质、思想立场、生活环境、性格特点等多方面来探索差异的形成,进而寻找适合自己的科学表达。这样做最大的优点就是通过多次训练,学生会形成一种更加有用的能力——研究能力。从搜集资料到整理资料,从简单归类到对比分析,再到结论得出,学生会完整地经历,这个过程对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当然,我们说的写作能力也会高质量地形成,且还会高于教师的期望。

三、紧扣生活实际,把生活需求纳入到日常教学

当前,教材体系中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被弱化了。但这却是学生今后工作生活的基本需求,需要教师给学生补充。日常教学中,会发生许多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情,教师要及时抓住可利用的点来进行实用文体的教学,这样时效性、实效性都会更强。

比如,某同学生病了,家长打电话给老师请假。教师可以让学生共同帮该生补一个请假条。从基本格式到事件说明,简单几句话,假条便完成了,学生也因此掌握了如何写请假条。再比如,留言条,针对一些特定情况,学生需要给父母或者其他人留言来说明情况。那么,这个留言条该怎么写?还有新闻报道,班上、学校里、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事,需要宣传报道,那么,这个新闻稿又该怎么写?新闻报道的种类很多,人物方面的,活动事件方面的,政策法规宣传方面等,这些稿件的写作重点又是什么?差异在哪?还有邀请函、感谢信、演讲稿、协议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活动或突发事件来引导写作,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这些生活实际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教学都是需要后续工作的——进行发展性评价。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引导学生对比自己和他人的文章,及时纠正格式和用语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对于一些与现实不符的或者违背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要及时纠正,使学生文章能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是作文的关键。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和作文能力。

作者单位 山东省商洛市商州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