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起始于教材,立足于课堂,是以一个单元为单位,将语文教材中的单元内容、与单元主题相关联的课外阅读内容组成一个“大单元”系统进行阅读。如果把单元主题比作一根“藤”,教材中的文章、课外搜集来的与主题相关联的文章,就好比“藤”上的“瓜”。这样的教学,密度高,容量大,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架构和思维重组。主题阅读的基本课型:单元导读课型、整体识字课型、以文带文课型、读写联动课型、自主阅读课型、基础训练课型、分享展示课型。下面就谈谈在主题阅读理念下以文带文课型的几个教学策略:

一、精益求精找抓手

教师可以统编版教材的单元主题语文要素为本,结合学情设置主题,找到教学的抓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有主题的阅读可以把教材内容重新组合,教给学生适当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究思维,是一种有深度的学习。

如古诗词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词的主题阅读探究活动必不可少。教学《望庐山瀑布》这一课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模式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即以李白的夸张手法为主题,设计了“了解一人”“精读一首”“自读一首”的方法教学古诗。二年级的孩子理解能力差,但记忆力特别强,所以古诗学习重在读,而不在“懂”。从读诗句,想画面,到诵古诗各环节,基本上是以学生为主体,把本册教材中的两首李白诗整合起来,在一节课完成。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书声琅琅,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充分地写,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整个学习过程的层次性,由易到难,由初步感知到深入探究。着眼单元宏观的操作思路“整体解读——单篇文本阅读,发现方法——梳理群文,提炼方法——及时尝试,初步运用——综合运用,形成能力”,还是很有实用意义的。

二、精心设计找方法

在《望庐山瀑布》和《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备课过程中,都可以“速读一篇”“精读一篇”“品读一段”“仿写一篇”的方法力争备出深度,备出广度,备出温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导、教、练”三位一体模式,以问题导入,指导学生交流、练习,采用了情感朗读理解法、启发式点拨法、直观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主要引导学生用小组合作法、发现法与探究法来学习,让学生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收获;引导学生采用读中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创造的学习方式,不刻意追求知识的传授,而重在感悟;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

三、精准定位找时机

关于“以文带文”课,要搞清楚“为何带”“何时带”“带什么”“怎么带”几个问题。那么为什么要“以文带文”?带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实现阅读方法的及时训练和反复训练。在“以文带文”课型中,一般是把课文做“样本”,把带文做“例文”来处理。“何时带”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根据不同时间,可以分为课前带文、课中带文、课后带文三种。课前是“课外文”带“课文”;课中和课后就是“课文”带“课外文”。什么时间带完全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过于死板。带文是为了让学生多读书,拓宽视野,增加积累;是为了让老师少讲,把老师滔滔不绝讲课的时间还给学生专心读书。总之,带什么和如何带,需要针对不同课文来具体分析,带文不是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四、精挑细选找素材

在带文之前,先要搞清楚两个“文”的所指。两个“文”,一个是“课文”,一个是“课外文”。“以文带文”可以是“课文”带“课外文”,也可以是“课外文”带“课文”。而“课外文”也不一定就是整篇文章,还可以是一段文章、一首诗、一份资料,甚至一句名言。那么如何安排这些内容呢?比如在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在课前,我就用《你读我诵》中的现代小诗《小兴安岭》导入新课,让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美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课中带文则针对内容和主题选了《山水训》节选来对读,让学生深入细致地感受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美景,体会文章清晰的脉络和段落分明的结构特征。课后针对文章的结构、写法和语言带了《主题阅读》中的整篇文章《青藏高原》作为自读文章来比较阅读。

统编教材建议老师们采取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一篇带多篇,一文带一本,一课带一类。撑一支长篙,在主题阅读的摸索探究中漫溯,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语文教师还是要下功夫苦学,深耕研读教材,挖掘文本价值,引导学生深入对话文本,在语文教学的征程中,但行前路,无问西东!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市新城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