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次搬家,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那个盒子,盒子里有一叠信,是二十六年前上大学时母亲写给我的。

母亲是数学教师,写信就像上课一样,没有闲话,简洁明了,直奔主题。一封信一个主题,也是她上课的风格——一节课一个知识点,讲透彻练扎实。

第一封信源于我一直很懂事,舍不得花钱,母亲怕我因为舍不得花钱而委屈了自己。

“……大人撅着屁股辛苦挣钱就是为了自家娃娃能舒坦地花钱,你一直很懂事很节俭,绝对不会乱花钱的。现在妈给你写信,就是要告诉你,挣钱的目的是为了叫人更好的生活,不是为了看为了攒……该花的钱必须花,出门在外,宁叫钱受委屈不要叫人受委屈……”

看那封信后,我才报名参加了收费的吉他培训班。当然,我的懂事我的节俭并不会因为母亲的一封信就丢失了,只是我开始学着用合理的钱做合理的事。我也明白了母亲的话:挣钱,是为了让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第二封信同样是母亲的担心,她害怕我过于懂事,怕我遇到啥事都独自扛着。

“……没事不惹事,遇事不怕事。你是妈的娃,摊上啥憋屈事第一个想到的,都应该是妈……要是你遇事独自扛着,不给妈说,就是把妈关在了你的心外面,就是不信任妈,就是伤害了妈……”

这一点,母亲有点多虑了。她做过我的老师,我一直很欣赏母亲为人处世的能力,当然会自觉地与她沟通的。我的成长中似乎没有叛逆期,跟母亲沟通的一直很顺畅。

第三封信是母亲担心我不适应新的环境,怕从小村里走出去的我自卑。

“……生活在乡村,你没见过没经过的事肯定很多很多,你偶然因为不懂而做错什么也是很正常的,不要因此怪怨自己……不要害怕人看不起咱,咱用时间用事情擦亮别人的眼睛……不要怕人下眼看你,你站得高了,人自然得抬头看你……”

进入大学真的有很多的不适应,最大的不适应是心理:面对家在不同城市的同学,自己真的像个教育技术孩子,从未有过的自卑长得蓬蓬勃勃以至于快要捆绑住我的脚步,遮挡住我的眼睛。母亲的这封信,让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开始寻找能垫高自己的可能。当我的文章一篇篇发表时,大片大片的阳光洒在了我的身上,我找到了生疏已久的自信。

第四封是母亲的回信,我给她说自己在学生会参加竞选失败的事,她很不放心,收到信的当晚给我回了一封。

“……摔倒了不要紧,摔倒的样子多难看也不要紧,爬起来的姿势也不要紧,要紧的是你爬起来后怎么做……摔疼摔破摔流血都不要紧,要紧的是不敢总是在老地方摔疼摔破摔流血,吃一堑得长一智……总结教训比积累经验重要多了:成功的方法很多,摔跟头的原因往往是相同的……”

是的,诚如母亲所说的,我就是在一次次摔跟头中慢慢地改变着自己。

第五封……

我喜欢翻看母亲的信,特别是在母亲走了后。翻开母亲的信,满纸都是母亲的叮咛。

“……打个颠倒,啥事都能想通。你自己都不能接受的事,不要强迫别人接受。将心比心,都是一个道理……”

“……记住,凡事有来就有往,不要把事情老搁在自己心上。要学会忘记不愉快的,让自己一直快乐也是一种能力……”

转眼母亲已经走了八年,每每打开母亲的信,好像她就满眼是笑地站在了我的眼前。

——有母亲看护着,我怎能走不稳脚下的路?

责任编辑:尘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