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英语,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现在,笔者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即任务驱动法:把教学目标与具体的学习任务结合起来,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在导入处设置任务

一个好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更加专注于课堂学习。因此,在实际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在想方设法地设计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希望在刚上课时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笔者看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课堂任务是一种比较好的课堂导入方式。例如,在学习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的“At Chrismas”这一节内容时,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开始讲解本节课的内容,而是给他们设置一些任务:大家知道我国的春节是什么时候吗?我们国家又是如何庆祝这个节日的?有哪些习俗?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后,有学生回答说:“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会放鞭炮、穿新衣、戴新帽,还会去亲戚家拜年。”还有人说:“每年春节,大家也会一起吃团圆饭,十分温馨。”在大家说完之后,我趁机补充说:“大家都知道我国春节的日期及习俗,在国外人们也会过圣诞节,就像中国庆祝春节一样,那么大家知道国外友人是怎样过圣诞节的吗?他们又会在这一天做些什么呢?”就这样,在文章的导入处设置任务,可以让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更感兴趣,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这就达到了课堂导入的效果。因此,在课堂导入中设置学习任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二、在知识讲解中设置任务

在英语课堂中,知识讲解是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环节,这一环节学生的学习效率,对知识的接受理解程度直接关系着学生是否理解了整节知识内容。因此,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在这一环节设置学习任务是非常有必要的。

例如,在学习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What's the matter”这一节的内容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知识,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笔者就穿插了一些任务,其中有一个交流任务是这样的:让学生两两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并且用本节课的题目句型进行问答,看看大家的口语表达运用能力如何。布置了这一任务后,大家的语用热情被激发出来,学生两两成组,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在这样相互交流的对话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对这一句型的运用,更加熟练地掌握它的用法。

三、在课后复习中设置任务

课后复习和课前学习、课中预习一样重要,学生课堂学习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生一节课学习的结束,相反,学生只有在课后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把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吃透,才能确保英语学习达到想要的效果。因此,在进行课后的复习巩固时,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能够高效地进行复习,这也是英语学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很注重对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时的指导,我不会让他们死板地记忆单词、做试卷,而是会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发展情况给他们布置一些任务。例如,在学习了现在进行时这一时态之后,我并没有让他们背这个时态的句式是怎样的,而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每天写几句简短的话,可以是每天干了什么事,遇到什么事情或者看到的有趣的事,因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就没有规定具体的格式、字数等。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后来我看学生写的英语短文,会有一些相似的,像上学吃饭、回家等;也有很多不同的,每个人看到的趣事,一些小创意、小想法等。把英语知识和具体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把自己一天内想写的事用英语记录下来,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所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学会把英语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课后复习时给学生设置这样的任务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发展情况灵活地运用这一方法,构建高效课堂的同时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

作者单位 江苏省高邮市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