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各种考试中语文越来越重要,题型变化大,灵活性强,难度系数加大,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淡薄,其中有两种典型心态:一种认为语文太难,花很多时间、下很大功夫去学习也未必有收获,不如放弃它,把时间花在其他学科上更利于提高总分;另一种是不重视,认为语文学不学都无所谓。根据笔者几十年来的教学经验,现在中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靠。学生对汉字的读音、字形、词义的区分,病句的判断,乃至修辞的使用等方面基础知识的掌握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成语的运用范围把握不准确,文言词语、文言特殊句式的用法一知半解等。

2.不能准确解读一篇阅读材料。学生往往只了解阅读材料的表面,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回答相关问题时不能把握要点,文字表述不清晰。学生选择的课外读物大多数是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缺少优秀的文学作品,不能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3.写作时总感觉缺乏材料,无话可说。学生们拿到一个作文题目,不知如何构思和表达,更谈不上创意。有的学生拘泥于一种格式,泛泛而谈,意思表达不清,主题把握不准。

4.学生总是被动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自卑、浮躁、眼高手低等现象比较突出。学生对现状不满意,但是又无法改变,心理压力很大。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解决策略有:

1.重视知识积累。我们要汲取语文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高度重视背诵训练。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可塑性很强,接受新鲜事物快,记忆效果好。所以,让学生背诵精彩片段和优美词句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效果显著。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缺乏兴趣是导致学生惰性与畏难情绪的根本原因。缺乏兴趣,学生在上课时就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就不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我们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消除畏难情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要求,那就是要提高备课质量,研究教法和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而不是满堂灌。总之,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必须先要有一桶水。同时,教师要做学生的益友,让他们亲其师然后信其道。

3.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比如字词方面,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查字典解决难理解的字词,上课时教师将较难的字词统一订正,然后让学生记住这些字词的正确发音和写法;修辞手法方面,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作文中典型的错误,让学生修改,然后讨论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法;阅读方面,推荐给学生适合其阅读水平和年龄特点的优秀作品,但是要有目的地阅读,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并且把优美的片段抄写下来,经常诵读;作文教学方面 ,教师一定要做好写前引导,教给学生写作思路,不能把题目给学生以后就袖手旁观,这样会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从而导致学生害怕写作文;古诗词方面,尽量让学生把经典的作品背诵下来,并且对重点字词的解释要精准,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会容易得多。

4.给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平台。新课程理念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兴趣、情感的激发入手,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表现欲,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敢于、乐于与人交际。比如在导入新课过程中,出示背景音乐或者图片,让学生说出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即使学生不会说,也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千万不能打击他们的自信心。长期坚持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学以致用就不会成为空话,写作能力也会提高。

5.语文教师要有终生学习观。身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改革的大潮之中,我们不能故步自封、抱残守缺,要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努力学习现代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与其他老师进行资源共享,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能力。平时多与学生沟通,多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 山东省汉中市南郑县草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