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2011年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在教学建议部分,作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书的意义重大。

但在现实中整本书的阅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指导缺乏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列出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推荐书目,但却没有落实图书来源、阅读时间、教学方式、评价措施等,不具有指导意义。

统编教材的实施对整本书的阅读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新教材编写时,以温儒敏为代表的专家,对整本书阅读、名著阅读课程化作了大胆、有益的探索,使名著阅读成为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他在多个场合称,新教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读书为要”“专治不读书、读书少”。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愈发清晰,从单篇文章到单元整体阅读再到整本书的阅读推广势在必行。整本书的阅读倡导,让学生从追求阅读量转化为追求阅读的“质”,注重的是“法”的训练,让师生必须沉下心来研读整本书内容,而不是只记“枝叶”。

教学中,我根据自己所带班级的不同,先后以《青铜葵花》《我的儿子皮卡》《狼王梦》《勇气》《小阿力的大学校》为依托,在不同年级教学班开展整本书的阅读交流实践活动。通过给家长写信、倡导亲子共读、班级图书漂流、周三无作业日等活动解决了整本书的阅读时间问题,保证了学生每天半小时的阅读时间。课堂提高效率,每周节约出1~2节的教学时间和学生进行整本书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同题电影、排练剧本、续写片段等方式对书本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并通过每月评选“小书虫”“书香家庭”等评价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和家长的读书积极性。多年坚持下来,所带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兴趣,超额完成课标阅读量,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显著提高。在实验中,我发现整本书的选择和阅读跟踪指导、交流课上的讨论、读后的阅读评价直接关系着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兴趣,交流课上话题的恰当设计、阅读策略的精当引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多年实践,我虽然在这方面累积了一定经验,但没有形成有效的指导策略系统。

鉴于此,我在之前的实践基础上,对不同学段的学生、不同类别的整本书阅读交流策略尝试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探究。

1.加强自我研修

从暑假开始,我就利用网络研修和自主阅读这两种方式,筛选出与整本书阅读最为密切,也通俗易懂的学习内容,汇集成为“理论学习资料”,制订个人研修计划,选读了《迷人的阅读》和《教师如何做课题》《整本书阅读策略》等几本书,认真阅读做笔记,及时记录自己的感受感悟,借他山之石以求攻玉。

2.着力实践研究

(1)调查问卷,了解阅读现状

开学初,揣着满满的喜悦和期待,我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制作了阅读兴趣调查问卷。调查分别在高新二小四、五、六年级实验班进行,参与人数为452人。分析问卷填写情况后,我制作了柱状分析图,也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学生普遍喜欢读儿童文学中的小说作品,在阅读初期,关注情节的占91.5%,关注人物的占54、6%;学生在阅读中,对于整本书的语言风格、文字特点、布局谋篇关注度较低。可见情节、人物是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最关注的。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我还发现阻碍学生持续性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整端时间较少,课业负担较重。课堂上学生思维集中,阅读更为专注,有疑问也可以及时交流、讨论,更为有效。如何让学生的阅读专注而持续,有趣而有法、有思而有悟,是整本书阅读交流研究中需要思考和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课堂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利用各种丰富多样的活动让阅读、交流、分享在有趣、个性中变得深入持久,则成为借助整本书阅读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然途径。

(2)整合书目,完善阅读评价

为选择、整合各年级阅读书目,走出阅读的功利性,将关注点放在孩子的年龄差异、个性差异以及阅读兴趣上,顺应儿童特殊的文学接受规律和发展需要,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让阅读变得有趣、快乐,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拓宽视野,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我和年级组几个老师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调查问卷统计分析之后,结合名师、名家推荐的小学生阅读书目,查看书评,甄选符合学生年龄、年级段特点的书籍。以经典性、趣味性、丰富性为原则,进一步比较、筛选,并在教师中开展试读体验,确保推荐给孩子的书目是老师提前读过的,最终精选出涵盖文学、历史、科学、数学、艺术等多方面的优秀书籍,分为师生共读、自主阅读、个性选读三类,完善阶梯阅读各年级书目,并增设了更多功能。如学生栏目增设了“我要出题”“我要报错”“我要荐书”,老师栏目增设了“选择时间段统计学生阅读得分”功能,让书目资源更加丰富合理,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更好地推动了学生阅读。

(3)教学引领,探索阅读方法

a.学习单引路

读前: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类别、名家书评。(对即将阅读的书目、作者的写作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便于阅读时有意识地感知作者写作特点、评论中提到的特点和突出之处,养成关注文体、分类阅读的习惯。)

读中:随时记录阅读中的所知所获。(便于小组活动、班级活动交流沟通。)

读后:所感所悟。(阅读完整本书的收获、感悟,记录阅读中收获的小窍门、小方法,尤其是不同分类的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时的不同感受和方法。)

b.课内得法

借助高新二小大学区“省能手风采展”的平台,我开展了以小学阅读教学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并亲自执教,探讨“速读知文意”的教学方法;在青岛市2018年“名校+联合校本研修”活动中主持语文会场活动,又依托学校 “百读润心·千文展翼”活动,推进学校读书活动,不少老师积极参与。冯晓艳和王会军老师以“南宋爱国组诗”为例,探讨主题阅读课的模式,之后受贵州省国培计划项目办公室邀请,参加省级名师工作室“阅读·成长”主题教学联谊活动;赴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中小学品质课程研讨会”,并在高新二小作题为《向着美好出发——与品质课程相遇》的专题报告。年级组杨臻老师以《“扫一室”与“扫天下”》为例,以文带文,培养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阅读,在阅读主题的引领下展开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任蕾以《井底之蛙》为例,引导学生习得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在古今文对照朗读中初步学习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刘眉老师以人物对话为突破口,执教《一枚金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关注人物对话,通过对话揣摩人物心理,了解人物特点。郑迎进主任赴南充参加“全国中小学主题阅读邢淑红名师工作室研讨活动”,并毫无保留地为我们作经验分享。

大家在课堂教学实践和不断的研讨探究中,对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有了更多的思考感悟,也有了更多的创新想法,为老师开展整本书阅读交流提供可实践操作的方法,让阅读指导更加科学、有效。

(4)活动推进,落实阅读策略

为了让阅读变得有趣,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持久性专注阅读,老师不仅从课堂教学入手,引领、指导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阅读的方法,还以多种活动让整本书阅读实实在在推进,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和活动的参与中养成持久乃至终身阅读的习惯。

为此,我们设计开展了贯穿读书全过程的活动。读前:开坛激趣,指引方向。(年级开展统一活动,旨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指引阅读的方向、关注点,引导学生由随意性阅读向探究性阅读过渡。)读中:班级推进,交流分享。(老师通过聊书、辩论赛、读书会、课前演讲、绘制思维导图等多种形式,提供学生交流、讨论、思维碰撞的展示平台,实现学生、老师、作者、书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在师生的互动中乐于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判断、观点,在阅读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让探究式阅读落在实处, 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升。)读后:展示汇报,推荐阅读。(推荐同一作者或同一文体或内容相关的书目)

因为自己带四年级,我号召师生同读《三国演义》,策划并主持“读三国 品人生 煮酒论英雄”的开坛活动和“仰望历史星空,共享读书快乐”的年级读书展示汇报活动,利用周末组织本班学生为周至县永红小学建立读书角。雷鹏老师受到启发,组织六年级师生同读《红楼梦》,策划并主持“同读经典,共话红楼”的开坛活动和年级读书展示汇报活动。四、五、六年级各班还分别开展了“学科融合GET新技能”“精彩瞬间见小报”“运筹帷幄展计谋”“三国知识竞答赛”“巧用思维导图把书读薄”“舌战群儒辩论赛”“课前演讲”等丰富多彩的班级读书推进活动。

整本书阅读交流的研讨实践过程中,老师从制作阅读兴趣调查问卷入手,从确定阅读书目切入,从课堂教学入手,引领、指导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阅读的方法;以多种活动让整本书阅读实实在在推进,学生在兴趣的驱动和活动的参与中养成持久乃至终身阅读的习惯,拓宽了阅读范围、阅读视野,增强了阅读体验,打开了师生语文学习的广阔世界,使整本书阅读教学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课外阅读课程化的理念。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高新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