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10时10分,在延安大学玉章楼303教室,一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政课准时开课。这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由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晓有授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李晓有打开PPT课件。

讲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时,PPT上显示出“国情定位”4个大字。李晓有讲道:“如何在中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之,PPT转换成了视频模式。视频内容是毛泽东主席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更直观、生动地了解当时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初步探索的历程。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要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李晓有边讲解边演示PPT。PPT上显示的是当年《人民日报》刊发的《论十大关系》内容的照片。

“经典诵读”是延安大学思政课进行课改的一项特色实践环节。当PPT上显示出节选的《论十大关系》的内容时,学生们集体诵读了《论十大关系》。

十大关系中关于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让福建籍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周世子同学深有感触:“为什么沿海工业强、内地工业弱?以前我一直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诵读《论十大关系》给出了答案: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有约70%在沿海,只有约30%在内地。这是历史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现象。我们党在那个时候就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探索解决之道。”

“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思考经典与现实的关系。上课不能满堂灌,应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李晓有说,诵读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延安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建校80多年来,延安大学将延安精神作为立校之根、办学之魂,创造性地构建了以课程体系建设为主体、以第二课堂和实践活动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延安精神育人体系。在引导学生回答了延安精神的内容后,李晓有抛出现实的问题:新时期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

课堂瞬间变成了热烈的讨论会。学生们10人一小组,围聚在一起开始讨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张智恒同学作为小组代表率先发言:“我理解的延安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是一种家国情怀。”

发言结束后,在课堂上听课的延安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金锁走上讲台,带着学生重温了延安精神的内容。张金锁提出希冀:“不要把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停留在口头,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新时代的大学生一定要信念坚定、求真务实、敢于担当。”


责任编辑:陈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