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被动学习,这严重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优化阅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汲取语文知识,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本文将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为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形成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升的学习方法,整体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明确阅读目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文章阅读经常是应付性的,没有对文章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采用设置悬念、层层递进的问题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阅读过程中,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促进阅读质量的提高。

比如,在《灯光》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自身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阅读问题,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掌握、写作思路分析、文章内涵逐步增加阅读的难度,促进学生从本质上对文章进行分析和掌握。例如:如今灯是人们生活中的装饰品,那么在电灯没有发明之前,人们是通过什么照明的?课文主要阐述了什么?课文中蕴含着什么道理?等等。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仔细思考和分析,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通过相关书籍进行语文知识的收集和整理,拓展学生语文知识面,从多个角度实现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把握文章结构

在语文阅读中,清晰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思路是其中主要的阅读技巧,从作者写作的角度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进而掌握文章的本质和内涵。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把握文章结构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文章写作顺序、事件线索等角度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文章层次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记叙文是学生阅读的主要类型,教师可以从记叙方式、时间空间,以及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高潮、结局等角度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比如,教师以语文教材中的相关课文为例,分别对正叙、倒叙、插叙等记叙方式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记叙方式的判断方法,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句,通过对中心句的分析,了解作者写作的角度和方向,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文章层次结构的探究。除此之外,当学生完成文章结构分析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结构之间的关联性,引入前后呼应、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手法的讲解,进而形成一个完整、严谨的文章,让学生从大局观、整体方面进行探究,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逐渐了解文章的内涵和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三、分析难点问题

学生在文章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理解的句子,如果学生对其视而不见,将其忽略过去,会导致学生在文章内涵的探究中出现片面、不准确的理解,降低了学生语文阅读的效果。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安下心来,对自身不理解的句子进行重点分析,结合上下文对其在文章中具体的含义进行探究,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比如,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反复阅读,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促进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多次出现的句子或者词语进行分析,对作者的情感进行分析,掌握不同环境下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进一步深刻了解文章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促进学生形成重点品读、精读的习惯,逐渐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阅读中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以问题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另外教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对文章结构进行把握,对重点内容进行反复阅读,整体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综合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八滩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