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一直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模块,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深入学习新的阅读教学理论,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订符合阅读教学目标的策略。本文主要对基于阅读期待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进行解读,并对问题探究、多元对话和积累创新这三个核心要素进行了深度阐述。

一、问题探究

张载曾在古训《增广贤文》中告诫世人:“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传递给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思维从问题开始。问题是学生阅读期待的显性思维,教师可以着眼于学生的问题,然后通过适时的反问、交流、研讨和解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和认知水平,推动学生进一步探究,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例如《丹柯的故事》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让他们提出问题和见解,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初步探讨,最后再从小组中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展开深度讨论。教师在看了每个小组提交的问题后,发现“没有人注意他的心,有一个细心的人怕看,用脚去踩”这句话的理解是同学的共同难点,这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语句的含义,而应该提问“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描述你们读到这句话的心情”,然后有人说难受,也有人说气愤。教师接着提问“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对待这颗心”,然后有人说“我会用最尊敬的姿势向这颗心下跪”,也有人说“我会把这颗心做成火炬,让它永远燃烧”,教师又接着提问“你们说得对,我们要心怀感恩,也要向英雄致敬,那么你们联系全文思考一下作者提及的‘细心的人’是指什么”,有人说“忘恩负义之辈”,也有人说“这样写是为了凸显丹柯的那颗不平凡的心”……这样层层递进,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巧设问题梯架,提炼学生的感性体验,这样就可以在矛盾处激发学生的思维,最终让他们充分理解人性的怯弱和丹柯的英勇奉献。

二、多元对话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情景唤醒学生的对话意识,从而让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能够呈现出多渠道、大面积的局面,同时教师还需要以“对话参与者”的身份参与讨论,并对学生的问题或者见解提出质疑,以及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解疑答惑,从而使学生视野进一步开阔,对文本的理解更加透彻。

例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这篇文章,首先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这首田园诗,这样可以让他们通过读、听与文本进行亲密对话,进而引发他们思考“陶渊明为什么会放弃官场生活而选择归田园”“这首诗的点睛之笔‘但使愿无违’,向我们传递了怎样的情感和思想”,这时教师不要急于为学生解惑,反倒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欣赏陶渊明的其他田园诗,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展开交流和分析,接着教师可以让小组选举代表展示研讨成果,通过多元对话的方式,可以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适时延伸,促进他们与文字进行对话交流,并探寻出文字背后隐藏的价值和文学意味,最终从“普通阅读者姿态的阅读”升华到“对话者姿态的阅读”再到“研究型姿态的阅读”。

三、积累创新

要想使学生阅读期待的品味得到提升,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加深文本的理解程度,也需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行为进行深度反思和自我评判,并树立积累这个过程中所展现的经验和方法意识,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让他们养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例如《伟大的悲剧》这篇文章,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不仅需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鉴赏文中的细节和言辞,更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在现实时空里,主人公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又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事?如果是你,你的想法和做法会与他们相同吗”,帮助学生奠定积累创新的基础,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索兴趣,然后教师再布置两篇写作任务:其一,阅读《夺取南极的斗争》这篇文章,然后积极大胆地想象自己是斯科特五人行中的一个成员,并按照第一人称的角度,通过日记的形式描述出自己在死亡面前或挫折面前的心理历程;其二,阅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本书,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读书报告。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写作任务的抵触心理就会弱很多,完成写作任务的质量也会高很多,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注重阅读期待的积累创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和开阔眼界,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建立起与古今中外思想、情感和知识的联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敏锐感知力和独特想象力,让学生得以站在更高层次上深刻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作者单位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土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