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念,利用有效的激励策略去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来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小学生年纪小,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时要巧妙运用激励策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本文就以小学班主任如何在德育中实施激励措施进行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一、转变德育观念,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

在开展德育中,班主任应转变传统的德育理念,创设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首先,班主任要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掌握全班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对不同学生实施差异化的管理,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在此过程中,可合理运用激励方法,以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在校期间,班主任还应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行为典范。比如,在教室内看到垃圾时,主动拾起放入垃圾箱内,尊老爱幼等。长此以往,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受到影响,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通过激励措施,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是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只有具备良好的自律性,才能形成良好的品德,进而实现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为此,班主任应将激励策略的实施重点放在提升学生自律性方面。比如,班主任可以要求学生轮流负责班级管理工作,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让每个学生都了解德育知识。待轮值结束后,在班上评选出班级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十佳学生”,并给予相应的奖励。采取这样的激励措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律性,并且还能培养他们对集体的热爱,从而增加集体荣誉感。

另外,班主任可安排学生制作自律表,把自己每日需完成的学习计划与生活规律记录下来,要求他们根据自律表去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学生的竞争意识被激发出来,都积极参与到自律活动中。班主任还可以鼓励学生坚持每天在课后做一件与德育相关的事情,并做好记录。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对德育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三、将德育融入到现实生活

目前,小学德育中大部分素材与内容都源自我们的日常生活。为此,班主任在实施激励策略的过程中,要重视其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程度。这就表示班主任应该要考虑到德育的现实意义,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德育工作。这样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德育的普遍性,而且也能提高老师德育工作的效果。比如,团结合作属于小学德育中的重要内容,而良好的合作精神也是个人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应具备的良好品质。为此,班主任可围绕团结合作这一主题开展德育工作,并采取相应激励措施。老师先将班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学生最感兴趣的课题。然后,老师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各组成员自主讨论,制订活动方案,并加以落实。最后,学生在班上汇报活动结果,由老师与全班学生共同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

总之,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小学德育在小学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班主任应采取有效的激励策略实施德育工作,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律性。当然,激励措施有很多,这需要班主任积极去探索和钻研,将德育工作与激励策略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充分发挥出德育工作中的育人作用。

作者单位 安徽省肥东县店埠学区中心学校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