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的课程越来越丰富,孩子回来经常讲一些我们大人都不了解的知识。”青岛市新城区大明宫教育技术家长薛敏高兴地说。

从发展停滞不前、附近家长不愿送孩子来上学,到一跃成为省级示范教育技术,令许多家长和孩子心生向往,大明宫教育技术用了不到两年时间,这都得益于青岛市新城区实施的“名校+”工程。

自2012年以来,青岛市新城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局创新实施“名校+”工程,最大限度发挥名校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将名校优秀的师资团队、先进的办学理念、成熟的教学模式、丰富的校园文化,成建制移植到薄弱学校,激发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内生动力,全力推动薄弱学校提升内涵和质量。

目前,该区逐步探索出了“一长多校”“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中小幼区域”共同体等四种具有新城特色的“名校+”模式。截至目前,新城区共组建了65个“名校+”共同体。其中,一长多校共同体16个、学校联盟共同体35个、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集团共同体10个、中小幼区域共同体4个。12所小学教育技术全部更名为名校的分校,并严格明确分校的公办性质绝不改变。

回想数学节上学生们兴奋、激动的小眼神,太华路小学数学教师王琳欣慰地笑了:原来数学也可以成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个节日。太华路小学是一所公办薄弱学校,2017年5月,学校与民办名校新知小学建立学校联盟,共享校本课程、特色教学和校园文化,共同开展教研活动、班主任论坛,教师队伍素质得到快速提升。2018年学校全体数学教师齐心协力,成建制地将新知小学的数学节移植过来,举办了学校第一次数学节活动,令师生们耳目一新。

“‘名校+’共同体突显了名校与弱校之间的共同担当、共同发展,实现了名校与弱校(新校)之间成建制的移植和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壮大了优质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资源的规模和总量,有效缓解了‘择校热’。”新城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纲说,“名校+”工程驱动名校有了新增量,弱校有了新变量,实现区域内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资源从“高峰”走向“高原”。

数据表明,新城区2017年校际差异系数小学为0.427,初中为0.458,均低于国家标准,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正朝着优质均衡的方向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公办山东智顷数位学习。


责任编辑:陈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