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选案例内容,切准教材应用视角

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比较固定的教材内容,教师围绕教材展开教学设计时,需要有延伸意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展开案例筛选,可以为课堂教学带来全新感知机会。这些真实的生活案例具有典型性、触动性,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巨大支撑力。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内涵,切准教学应用视角,精心筛选生活案例内容,为学生学习思维带来激发动力。

如教学统编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网上交友新时空》,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网络世界的特点,学生会对网络虚拟性有一定认知。这时教师给学生列举生活案例:有一个小学六年级学生,名字叫丽丽,平时沉默寡言、性格内向,同学们大多不喜欢和她一起玩。自从学会了网络聊天,丽丽有机会便找网友交流。在与网友交流中,丽丽一改平时的沉默,变得相当活跃,网友数量与日俱增。经过一段时间交往,丽丽和一个网名叫“最懂你”的人聊得很投机。后来,这位网友约见丽丽,丽丽一去不回,最后找到的是她的尸体……这个案例对学生触动很大,大家都为丽丽感到惋惜。教师借此发动学习探究:互联网能够让人和人的关系更亲近吗?网上交往可以当真吗?学生开始热议,并逐渐达成共识。教师列举生活案例,为学生提供思考机会。小学生生活阅历少,对社会、对网络缺少基本的了解。透过这个案例,学生心灵受到震动,也为课堂教学带来助力支持。

二、优化案例设计,关注生本思维特点

有了生活案例,如何利用案例教学,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生活案例与教材内容有一定契合性,教师在教学应用设计时,需要充分关注文本生本思维对接,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案例投放时机、案例打开形式、教师引导方式、思考问题设计、学习形式筛选等,这些教学环节都需要进行净化操作,以提升案例操作效果。

在学习《师生交往》相关内容时,当涉及师生矛盾处理这个问题时,教师给学生列举了生活案例:五年级两个男生打架了,班主任将两名学生都叫到办公室。在调查过程中,一个男生霸气十足:“谁叫他骂我的,骂我就不行,我就得揍他。”班主任耐心劝导了半天,这名男生依然胡搅蛮缠。班主任一时气急,伸手打了他一巴掌。这一巴掌下去,惹了大麻烦。这个学生回家对家长告状,家长找学校领导、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局领导投诉班主任,经过调查,情况基本属实,这位班主任被撤职。学生纷纷为班主任鸣不平,感觉这个学生和家长太过分了。教师给出引导:老师打人肯定是不对的,学生和其家长在处理矛盾时选择的方法也有一些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学生讨论热烈,课堂气氛被点燃。教师利用一个生活案例,将学生关注力集中到一点上,为课堂教学创设了更多学习动力。学生对师生矛盾很敏感,教师由此发动讨论,其切入视点非常适合,激发效果显著。

三、拓展案例训练,促进理论实践接轨

利用生活案例助力课堂训练,教师需要有拓展意识,要对案例的训练内容、训练形式进行权衡设计,特别是训练形式需要有创新,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不妨让学生主动搜集生活案例信息,并对案例材料展开合理设定,为学生提供多种训练任务,这样可以成功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接轨,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思维习惯。

生活中学生与父母交流沟通存在不畅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在学习《亲情之爱》相关内容时,教师针对学生和父母沟通问题投放生活案例: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小兵非常担心,因为爸妈早就下了通牒:期中考试名次再下滑,就不用回家了。这一天,成绩公示后,小兵的班级名次再次下滑了五名。放学后,小兵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他不敢回家,不敢面对父母的责难。他离家出走了……小兵父母找不到小兵,非常焦急,不仅调动亲友四处寻找,甚至报了警。经过三天的寻找,最终在另外一个城市找到了小兵,小兵已经饿了两天了。教师针对这个案例展开设计:小兵的离家出走应该吗?造成这个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结合案例展开思考讨论,其思想触动很大。

生活案例是一些活生生的真实事件,具有真实性、社会性、启迪性等特征。教师有意识在道德与法治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中引入生活案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在多重感知体验中了解认知社会,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特殊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启东市折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