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语文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语文应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由此可见,老先生对于阅读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不仅指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还将阅读上升为学习语文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我们需要强化学生的课文阅读。

一、抓文题,学选材

写作与阅读是分不开的。只有在阅读量足够大的条件下,写作才能游刃有余。面对不一样的体裁,也可以信手拈来,毫不费劲。在写作中,许多学生由于找不到素材,往往不知道写些什么。这时候,如果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文章标题,学生就会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写作方向。毕竟,透过一篇文章的标题,我们大抵可以猜到文章内容。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大多以主题为核心依次展开。换言之,每个章节都有一个固定的主题,可以是亲情,可以是友情,可以是名家赏析。针对每一个主题,教科书上会选用不同的文体来说明这个主题。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在阅读中学到不一样的写作技巧,也能明晰不一样的文学体裁的写法。比如,在一个主题为地域风光的单元中,有篇课文的题目是《美丽的小兴安岭》。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老师需要引导学生阅读文题,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通过文题,我们就能大概知道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会答:“这篇文章是在写一个地方——小兴安岭,而且是美丽的小兴安岭,肯定是写美丽的景色……”由此一来,学生就会慢慢清晰文题是整篇文章的重点,从而运用在下次写作中,就能确定好自己的文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我们不需要学生运用什么修辞来修饰文题,起码学生在下次写关于地点的作文中,会用到“美丽的家乡”“我可爱的家乡”这种文题形式。

二、抓结构,学谋篇

确定了文题,有了写的内容,接下来就是“怎样写”。小学是学生写作的萌芽阶段,在这个时期,大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构文的能力,可都有着天然的模仿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整体结构,从整体入手,然后逐段分析结构特点。大多数小学课文采取的都是总—分—总的方式。这是基础入门的写作结构,首先总体论述要写的内容;接下来,分层论述;最后,进行总结概括。

还是我上文提到《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文章整体分成四个部分春、夏、秋、冬,从四个季节来介绍小兴安岭的景色。其中,就春天的小兴安岭来说,老师通过导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生了解到在写春天的小兴安岭时,作者写到了哪几个意象,每个意象有什么具体特点。在分析完春天的小兴安岭之后,让学生带着这种思维模式去分别阅读夏、秋、冬的小兴安岭。有了之前的经验,学生接下来的阅读会轻松许多。如此引导,会让学生脑海中有一个基本的写作结构,知道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从而提高整体写作水平。

仿写是小学生学习写作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在学完这篇文章后,老师可以布置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主题是家乡。有了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文题多是描述性的形容词+家乡,多以季节来展开,分层叙述,文段结尾也有一句总结的话语。由此说明,学生从课文中受到了启发,通过老师引导讲解,了解了文章的布局形式,在阅读过程中找到了写作方法,在模仿中运用学过的技巧,写作水平大大提高。

三、抓细节,学表达

学生有了丰富的素材之后,就可以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但学生在写作初期,虽然结构布局上没有什么大问题,但语言还需揣摩。语言过于平实,缺乏修辞技巧,整篇文章就平淡无味。因此,教师需要借助文章中的美句,来给学生进行讲解。

例如,在描写小兴安岭夏天的景色时,用到了这句话: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十分简单,就是太阳出现的场景。那么作者是怎么描写如此常见的场景的呢?首先,运用到比喻,将太阳光比作是利剑似的金光。太阳光是直射的,不拖泥带水,恰如利剑一般。接着是穿过、照射两个连续性的动词,二者顺序不可替换。因为阳光首先得穿过树叶,才能照到草地上。如此逐字逐句分析,教学生一点点去揣摩,去赏析文章中的词句,会让学生的语言生动起来。

总之,教材中的篇目语句优美,结构得当,感情充沛,有很多描述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阅读方法,更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找到写作技巧,在阅读中不断积累好词佳句,从而使写作水平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 山东省宝鸡市眉县霸王河园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