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是小学语文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动辄经典的阅读时代,经典阅读被“快餐化”,学生经典阅读的过程被弱化,阅读体验被虚化,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撑“读”之长篙,在多样化“读”中,向经典阅读深处漫溯,感受经典,感受美,在经典阅读中实现自我升华。

一、自由漫读,感受经典语言之美

经典是人类文明历经时间淘洗的深厚积淀,唯有自由漫读,才能于自由朗读中释放学生的阅读思维,解放学生的阅读创造力,从而在亲历阅读中感受经典语言之美,汲取经典语言之精华,或修辞增添些许生动,或句式造就工整,或高度浓缩,或洋洋洒洒,或于研字遣词中笔下生花。

如学习《钱塘湖春行》一诗,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地、反复地朗读诗歌,圈画出自己认为优美的词语、句子等,说出这些词语、句子美在哪里。学生在自由漫读的基础上与同桌进行交流,很快“争”“啄”等词被挑选出来。有学生认为,“争”字,写出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洋溢着春的无限生机;有学生认为,一个“啄”字,生动写出了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把小燕子写活了;有的学生则从修辞角度感悟经典语言之美,“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运用对仗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写尽春天植物之美。因为自由,学生思维得以解放;因为漫读,学生渐入语言佳境,有效促进了学生语言品味能力的提高。

二、个体悟读,体会经典情思之美

学生是语文课堂阅读学习的主体,放手让学生充分地浸入经典,细细感悟,才能透过经典阅读与作者对话,体会经典中蕴含的情感之美、哲思之美,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让学生在富有理趣的悟读中不断感受智慧阅读之妙。

如《游山西村》一诗,教师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再引导学生从体悟情感、感受哲理等角度体悟诗的情思之美。随着学生经典阅读体悟的不断深入,两重情感被挖掘出来,有学生从山西村农人的角度,抓住“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品味出农家主人待客之热情;有学生从作者的角度、全诗的角度探寻诗人的情感,体悟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并由情入理,抓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悟出了“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的哲理,在经典阅读中不断丰富情感,间接地获得人生阅历。

三、角色扮读,探析经典形象之美

角色扮读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更在角色扮读中引导学生进入经典,与经典塑造的形象进行深入交互,通过扮读的方式再现那时、那地、那人,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经典形象之美。

《西游记》是深受少儿喜爱的经典之一,阅读中我鼓励学生组团阅读,选择小组最喜爱的一个片段进行表演,并让小组成员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为了公平地分配热门角色,例如孙悟空,我建议学生在扮演前根据原文来一段孙悟空的扮演演说,说说为什么喜欢扮演孙悟空,理由阐述最好的获得扮演资格。学生纷纷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并动情展开角色扮读,沁入角色,与人物进行对话,经典文本中的形象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对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

四、适度比读,寻觅经典智慧之美

没有比较就难以感受到经典的共性与独特性。在经典阅读中,教师要善于做一名渡工,引导学生进行比读,寻觅经典阅读的智慧之美。比读的关键是找准阅读的比较点,由浅入深,由课内向课外,比读要具有一定的价值,要让学生感受到经典阅读中的智慧美,包括构思之智慧、结构之智慧、技法之智慧等。

以《游山西村》为例,基于田园诗的视角,将之与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进行比读,在题材上都是描写农村的风光,但是艺术构思存在较大的差异。前者侧重写游村的所见所闻,后前者主要写“邀我至田家”的情景。因此,欣赏陆游这首诗,必须紧紧扣住诗题的“游”字,才能把握住诗篇的脉络,体会诗人别具的艺术匠心。再细化到局部比读,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与“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进行比读,前者表露直率,而陆游用笔则比较委婉。不仅如此,陆游诗歌还点明了游村的诗题,“夜叩门”又与首句“农家”遥相呼应,画面完整,且更耐人寻味。学生在比读中感受到作者之巧思,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智慧,也无形中帮助学生掌握经典阅读的一般方法。

总之,教师唯有引领学生阅读经典,以“读”为手段,撑“读”之长篙,不断向经典阅读深处漫溯,探寻经典阅读之美,才能开启学生阅读的美妙之旅,在经典阅读中且读且歌。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静宁路小学